室内乐系列:

鸾歌凤吹

日期:

2025年09月05日 | 7:30 PM

时长:

1小时 (无中场休息)

地点:
Download PDF

This post is also available in: EN 中文

《孔雀开屏》
  • 笙:郭长锁

阎海登作曲

《妆台秋思》
  • 箫:尹志阳
  • 古筝:许徽

古曲

杜次文整理

《阳关三叠》
  • 管:靳世义

古曲

茅匡平胡志厚黄晓飞编曲整理

《大起板》
  • 笙:郭长锁

河南民间乐曲

李光陆编曲

《鹧鸪飞》
  • 笛子:尹志阳
  • 古筝:许徽

湖南民间乐曲

赵松庭改编

张维良编配

《赞家乡》
  • 唢呐:靳世义
  • 笙:郭长锁
  • 梆子:孟杰

河南民间乐曲

靳世义整理改编

《闯将令》
  • 曲笛:尹志阳、彭天祥
  • 梆笛:黄煒軒、曾志
  • 传统笙:郭长锁、王奕鸿、鄭浩筠、楊心瑜、林向斌
  • 高音唢呐:靳世义、常乐、张硕
  • 中音唢呐:李新桂、孟杰、巫振加、刘江
  • 小鼓:巫崇玮
  • 定音鼓:陈乐泉
  • 小钹:伍庆成
  • 大钹/小当锣:张腾达
  • 京大锣/苏锣:沈国钦
  • 吊钹/高音梆子:伍向阳

于会泳、胡登跳作曲

杨培贤改编

演后分享会
节目策划:

尹志阳,吹打声部长/笛子首席

郭长锁,笙首席

靳世义,唢呐/管首席

艺术指导:

郭勇德,首席指挥

音乐会介绍

文/张鹤杨

在抗击冠病疫情期间,新加坡华乐团的“室内乐系列”以小型编制的灵活与亲近感,为乐迷提供了另一种聆听方式。其中的吹管乐专场“鸾歌凤吹”,聚焦笛、箫、笙、唢呐等乐器,从多首独奏曲到小型合奏,呈现七首凝练精巧、技艺高超的作品,将地域风貌、文化意境与名家风采凝聚在一方小巧的舞台之上。

音乐会由笙独奏《孔雀开屏》揭开序幕。这是阎海登于1957年创作的名篇,取材山西晋北民歌,以五段乐思描绘孔雀舒展羽翼、翩然起舞的姿态。呼舌、双吐与装饰音交织,既保有民歌的温润质感,又在复音与单音的交替中塑造灵动生姿的形象。

随之而来的是古曲《妆台秋思》,由杜次文整理为箫与古筝对话的版本。乐曲源自琵琶文曲《塞上曲》中的一段,描绘昭君初至塞外、临流梳妆的淡淡乡愁。杜氏以段落递进的方式,将《塞外》的辽阔、《艳妆》的端丽、《思乡》的幽婉与《闺怨》的酸楚依次铺陈,古意中蕴含细腻的情感。

第三首《阳关三叠》取意唐诗《送元二使安西》,沿用古琴琴歌的“三叠”结构,将送别的惜情层层递进,直至尾声归于平静。无论以琴、以笛或以筝,乐曲都在反复吟咏中,将古人离别的叮咛与祝愿化为绵长回响。

接下来的《大起板》改编自河南板头曲,原是戏曲开场的热烈旋律。李光陆为笙独奏重新编配,运用笙的历音、呼舌、双打、双吐等技巧,全曲活泼、明快、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鹧鸪飞》则来自湖南民间曲调,因李白诗句“只今惟有鹧鸪飞”而添几分历史兴亡的感怀。赵松庭在改编中以江南丝竹的装饰音刻画鹧鸪时远时近、忽高忽低的飞姿,并新增快板段落,以循环换气等高难技巧将乐曲推向炽烈收束。张维良的编配赋予其伴奏色彩,令抒情与炫技并举。

第六首《赞家乡》汇集《云里摸》《趟子笛》《溜子手》等河南唢呐曲牌,靳世义在整理中保留豫剧唱腔与锣鼓点的风味,中板的淳厚悠扬、快板与飞板的急促炽烈一气呵成,唢呐的抹、揉、滑、搂、扣等技巧轮番上阵,既是对故土的热情礼赞,也是技艺的尽情挥洒。

压轴的《闯将令》创作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于会咏、胡登跳以进行曲的昂扬节奏,歌颂建设年代勇往直前的“闯将”。本地华乐先驱杨培贤改编的室内乐版本,将笛、笙、唢呐交织成嘹亮号角,在打击乐的铿锵推动中挥洒原作的气势与激情。

从孔雀开屏到鹧鸪飞鸣,从塞外闺怨到阳关送别,“鸾歌凤吹”以七首精巧作品,勾勒出一幅跨越地域与时代的声响画卷。

乐团焦点

乐团简介

新加坡华乐团

成立于1996年的新加坡华乐团是本地的旗舰艺术团体,更是唯一的专业国家级华乐团。自1997年首演以来,拥有超过80名演奏家的新加坡华乐团在肩负起传统文化的传承之际,也以发展和创新为重任。新加坡华乐团赞助人为现任国务资政李显龙,并坐落于被列为国家古迹的新加坡大会堂。新加坡华乐团更通过汲取周边国家独特的南洋文化,发展成具多元文化特色的乐团。各种资源和优势相互交融,使新加坡华乐团成为一支风格独具的优质华乐团。乐团首席指挥郭勇德于2023年上任,原音乐总监葉聰在掌舵20年后,于2023年成为荣誉指挥。

新加坡华乐团不断策划与制作素质高又多元性的节目,使它在华乐界占有—席之地,而日益扩大的观众群也目睹了华乐团这几年来的成长。

历年来,新加坡华乐团走访了亚洲和欧洲各大城市进行巡回演出,其中包括北京、上海、香港、伦敦等。新加坡华乐团大受好评的海外演出包括2007、2018、2023年的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2019年的韩国光州音乐会,以及2019年的欧洲巡演,足迹遍及德国柏林、捷克布拉格、意大利弗利,以及希腊约阿尼纳。2022年,新加坡华乐团演奏家前往德国,在“Klassik Open Air”音乐节上与纽伦堡交响乐团同台演出,吸引了超过75,000名观众。

新加坡华乐团十分重视跨文化交流,于2018年与格莱美奖得主、知名小提琴演奏家Joshua Bell一同录制《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此曲在2023年推出后立即得到极大回响,荣登英国古典音乐家排行榜前20名,成为第一支登上此排行榜的华乐团。

新加坡华乐团与砂拉越的艺术团体Tuyang Initiative合作,在2022年新加坡国际艺术节呈现了一场名为MEPAAN 的演出。MEPAAN 结合振奋人心的乐团编曲和令人难以忘怀的原住民曲调,打造出别具一格的音乐体验。乐团也不断委约不同作曲家进行全新创作和编曲,探索不同类型的音乐风格,例如流行音乐、爵士乐、西方古典音乐以及各族民谣。

新加坡华乐团身为人民的乐团,致力宣扬传统华乐之美,传播对于华乐的热情。新加坡华乐团举办多场教育与拓展活动,包括社区音乐会、音乐工作坊、各项比赛,旨在培养新一代的演奏家和音乐爱好者。2007年开展的“关怀系列”音乐会,让新加坡华乐团将音乐疗愈功能带进医院及安老院等护理机构。此外,新加坡华乐团也多次走访校园进行演出,并与新加坡国家青年华乐团紧密合

此外,新加坡华乐团也出版了多本关于华乐团历史和杰出演奏家的书籍。如2016年出版的《人民的乐团: 新加坡华乐团 1996-2016》就回顾了华乐团正式成为专业华乐团的首二十年;2021年出版的《名家·华韵》则为乐团成立25周年的纪念刊物;乐团也于2021年推出了“新加坡华乐团数码典藏”。这典藏乃乐团的数码资料库,收藏了历年来的演出节目册、乐谱、录音录影等,旨在支持有关本地华乐发展的学术研究。

作为出类拔萃的华乐团,新加坡华乐团努力不懈,弘扬"优雅华乐,举世共赏"的使命,继续启发、扶掖后进,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爱乐者。

郭勇德

郭勇德是新加坡华乐团首位土生土长的首席指挥。他拥有超过25年的指挥经验,广受“人民的指挥”赞誉。在担任10年驻团指挥后,他于2023年出任首席指挥。

郭勇德1997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随即加入新加坡华乐团任打击乐首席。2002年他获新加坡国家艺术理事会颁发青年艺术家奖,2003年成为新加坡华乐团的首位指挥助理,展开专业指挥生涯。2008年,郭勇德从苏黎世艺术大学考取高级指挥文凭,回国后擢升新加坡华乐团副指挥。郭勇德任乐团首席指挥策划了三年乐季“琴·缘”、“融汇”以及“溯源”。期间分别在在2023年、2024年他带领乐团参加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以及访华巡演。

郭勇德活跃于国际乐坛,在海外享有盛誉。他曾客座指挥上海民族乐团、广东民族乐团、吉林民乐团、香港中乐团、台北市立国乐团和高雄市立国乐团,也曾在欧洲游学期间指挥捷克的多个交响乐团。郭勇德的指挥技法学贯中西,曾受郑朝吉、夏飞云、叶聪、Johannes Schlaefli、Marc Kissoczy,、Kirk Trevor、Jorma Panula、 Kurt Masur和Kirk Trevor等多位大师指导。此外,郭勇德热心教育,目前也担任新加坡国家青年华乐团的音乐总监。

自2004年指挥国家青年华乐团以来,他曾带团巡演,到访北京、上海、苏州、广州、东马哥打基纳巴卢以及古晋,出国参加台南国际艺术节、竹堑国乐节、沙巴民族音乐节等。在2016至2022年间,他作为鼎艺团的首席客座指挥策划了鼎艺华乐室内乐节和以作曲为主题的艺术节——“作弹会”。

郭勇德擅长以叙事性的创新节目和富有激情的指挥风格,把华乐带给普罗大众。由他策划的儿童音乐会、青少年音乐会、母亲节音乐会和走进后台的“Concert-In-Progress”等系列音乐会场场爆满,广受欢迎。为了践行把音乐带给所有人的理念,他于2015年和2019年分别出任新加坡和香港两地各自最大的包容性乐团——紫色交响乐团和“True Colors Symphony”的艺术总监。

郭勇德也是国家艺术理事会文化领航发展奖助金(2013)和新加坡词曲版权协会卓越贡献奖(2016) 以及新加坡华族文化贡献奖个人奖(2025)得主。2019年,新加坡管理大学设立了“郭勇德文化艺术奖学金”,肯定他对艺术领域的贡献。

公司成员

董事局

董事局 (15 September 2022 to 14 September 2025)

赞助人
李显龙
国务资政

主席
吴绍均先生
合伙人,
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

名誉主席
周景锐先生
胡以晨先生
李国基先生

副主席
吴学光先生
执行主席与首席执行官,
星雅集团

董事
曾国和先生
创始人,
新加坡秋斋艺术基金会

陈子乐副教授
副院长,
新加坡国立大学杨秀桃音乐学院

Eugene Dairianathan 副教授
副教授,
视觉和表演艺术,
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

韩咏梅女士
执行总编辑,
联合早报,
新报业媒体

王梅凤女士
司长,
新加坡教育部课程规划与发展司(母语处)

何东雁先生
首席可持续发展官,
企业传播部董事总经理兼主管,
吉宝有限公司

林文坚先生
主席,
援触社区服务有限公司

李文德先生
合伙人,
德勤有限责任合伙人制

李文修先生
董事总经理,
财富规划家族办公室与保险业务集团主管,
星展银行

刘荣忠先生
理事长,
国家艺术理事会

王文辉先生
合伙人,
艾伦格禧律师事务所

Jeya Poh Wan Suppiah 先生
合伙人,
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Eric James Watson 先生
作曲家

管理层与行政部

管理层

何偉山

行政总监

陈雯音

助理行政总监(节目与制作)

张美兰

助理行政总监(企业管理)

谢慧儿

主管(财务与会计)

林芬妮

主管(业务拓展)

罗美云

主管(艺术行政)

Mikami Naoko Su

主管(音乐会制作)

陈国祥

主管(会场管理)

张念端

主管(行销传播)

艺术行政

林敏仪

经理

施倍睎

助理经理

李乐轩

谱务

沈玮玲

谱务

艺术策划

张淑蓉

经理

康殷銓

助理经理

黄瑞浚

助理经理

音乐会制作

李晉丞

舞台监督

李光杰

高级执⾏员

Ahmad Hafriz Bin Berkath

高级技师

梁斯宁

技师

Muhammad Harry Farhan Bin Roslie

技师

李龙辉

高级舞台助理

陈泓佑

高级舞台助理

业务拓展

邓秀玮

高级执⾏员

财务与会计管理

刘韦利

助理经理

黄秀玲

助理经理

陈秀霞

执行员

黄芝燕

执行员(采购)

白云妮

执行员(采购)

人力资源与行政

彭勤炜

经理(⼈⼒资源)

林宛颖

助理经理(乐团事务)

陈琍敏

助理经理(行政)

林翠华

执⾏员(⼈⼒资源)

行销传播

罗丽燕

助理经理

刘晓萱

⾼级执⾏员

马雅欣

⾼级执⾏员

陈薏君

⾼级执⾏员

周冠娣

⾼级助理

SNYCO新加坡国家青年华乐团

林思敏

经理

李保辉

助理经理

产业管理

林家進

助理经理

杨汉强

高级建筑维修员

会场行销

王丽婷

助理经理

詹佳君

⾼级执⾏员

Supported By

Partners

Official Airline

Official Airline

Official Payment Partner

Official Payment Partner

A Partner of

A Partner of

Search This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