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弦乐器
高胡
- 李宝顺
乐团首席
声部长(拉弦)
李宝顺
李宝顺自幼随兄学习小提琴,八岁学习二胡。1978 年考入福州军区空军文工团。1983 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器乐系本科,师从著名弓弦大师刘明源,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还得到赵砚臣、蒋凤之、蓝玉崧、王国潼、张韶、安如砺、吉桂珍等名家指点。1987 年毕业,任职中央民族乐团。1988 年担任该团二胡首席。1995 年任中央民族乐团代首席。同年,担任由中、日、韩音乐家组成的亚洲乐团首席。
李宝顺年少时便以出众的琴技活跃于舞台,并多次在国内、国际比赛中获奖。他经常参加各种重大演出,先后赴亚、欧、美多个国家。他也曾多次与不同乐团及多位著名指挥家、著名作曲家合作,演出协奏曲与独奏曲。1997 年加入新加坡华乐团并担任乐团首席至今。
乐团首席
声部长(拉弦)
- 周若瑜
高胡副首席
周若瑜
周若瑜是江苏南京人,7岁开始学习二胡,师从祁坚达教授。1996年考取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师从段永强教授。周若瑜于2000年取得“刘明源”奖学金一等奖,隔年荣获第四届“天华杯”全国二胡比赛一等奖。
周若瑜于2002年以优秀成绩考取中国音乐学院器乐系并获得一等奖学金,师从张尊连教授;求学期间曾获北京市“三好學生”獎;2003年获得第三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全国二胡比赛铜奖;2004 年“澳门首届国际青少年音乐大赛”青年二胡专业组银奖。2005年获得“中录杯”国际二胡大赛二等奖;同年被保送研究生。
高胡副首席
- 胡仲欽
胡仲欽
胡仲钦, 1994年出生于台湾高雄市。他三岁开始学习钢琴, 2002年考入高雄市立前金国小音乐班并于2006年考入高雄市立前金国中音乐班, 主修二胡师从蒋明坤, 副修钢琴指导老师杜君慧, 林蕙心。 2004-2008年间参加台湾全国音乐比赛二胡专业组皆获特优第一名。2009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民乐系二胡专业, 2012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二胡本科生, 并跟随学校乐团赴山东演出。胡仲钦师从杨雪老师,并曾随闵惠芬老师、严洁敏老师、陈耀星老师、朱昌耀老师、唐峰老师、赵戈老师、张尊连老师、朱江波老师学习二胡。他在2011年至2016担任弓弦舞重奏乐团团员,并在2014年随杨雪《弓弦舞》赴南京, 广州, 香港, 天津, 北京巡演。仲钦在2017年加入新加坡华乐团为二胡演奏家。
- 李媛
李媛
李媛出生于山东济南,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主修二胡演奏。她7岁开始随山东艺术学院张令杰学习二胡;2003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师从何楚荣。
2009年,李媛考入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师从梁聆聆,并随阳西副修古筝。李媛曾在中国音乐学院少年弓弦乐团、少年民族乐团及华夏民族乐团担任二胡、中胡演奏员,并随团赴韩国、潮州、南京、上海等多个地区与城市演出。
李媛曾先后连续三届获得山东青少年乐器比赛一等奖、伊利杯器乐比赛特等奖、星海杯二胡大赛青少年组一等奖。她也曾参加刘明源二胡比赛。
李媛于2013年加入新加坡华乐团,担任中胡演奏家。
- 刘智乐
刘智乐
刘智乐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器乐系二胡专业,师从曹德维。大学期间作为辅修学习过作曲和民族管弦乐队指挥,分别师从权吉浩和黄晓飞。5岁学习钢琴,10岁师从家父刘尊海学习二胡,并于2001年成功举办过个人独奏音乐会,曾获首届“天华杯”全国专业二胡少年比赛二等奖,2002年获中国青少年艺术大赛第一届民族乐器独奏比赛演奏奖,2007年获第六届中国音乐金钟奖二胡比赛天津赛区金奖也曾录制并出版过音像资料和书籍。2006年担任过北京科技学院“参奥”特殊艺术学院民族乐队客座指挥,并在北京国际“参奥”成果展上演出。2008年 加入新加坡华乐团。
- 佘伶
佘伶
佘伶于2004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现任新加坡华乐团胡琴演奏家。她也是南洋艺术学院二胡专业导师。同时,佘伶也担任南洋小学华乐团、莱佛士书院华乐团、莱佛士初级学院华乐团等多间名校乐团的弦乐声部艺术指导。
佘伶自幼便与音乐结缘,并展露了音乐的天份,学习小提琴、二胡及键盘乐器。1996年获湖南省二胡比赛少年组第一名,1997年参加青年组获第二名。同年,考入武汉音乐学院附属中高中部。
2000年以专业第一名毕业于武汉音乐学院,并考入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师从著名教育家、演奏家陈春园教授。2003 年获上海音乐学院龙音杯比赛三等奖,并获2003至2004年学年奖学金。2004年经选拔代表上海参加“金钟奖”获半决赛奖。她所演奏的《第三二胡狂想曲》、《幻想叙事曲》、《春江水暖》、《长城随想》等众多曲目,均获好评。
为了在音乐上有更大的造诣,在校期间同时继续学习钢琴,并选修大提琴为第二专业,也选修指挥法等全面学习充实,奠下了扎实的基础。在从学期间,已经累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在上海少年宫及艺术院校担任代课老师。2004年,佘伶考入中国上海民族乐团和新加坡华乐团。在两团当中选择加入新加坡华乐团。至今,一直活跃于舞台。
佘伶态度认真,教学严谨,在推广二胡普及教育工作中不遗余力,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学生,在历年二胡考级中取得优异成绩;在新加坡举办的青年节比赛及全国华乐比赛中都突显了她的教学成果。
- 许文静
许文静
许文静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获学士学位,先后师从李鸣放、吉桂珍、王国潼、赵寒阳、张韶、张玉明等多位二胡名家,也曾荣获多次国际或国内比赛的重要奖项。毕业后,许文静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了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并且随团出访多个国家。同时,她也受聘于中央音乐学院,教授了许多专业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
自1997年移居新加坡,受新加坡华乐团邀请演出二胡协奏曲《江河水的故事》,受到高度评价。同年加入新加坡华乐团至今,一直活跃于舞台。她演奏过《红梅随想》《天仙配》《新婚别》《梦释》《梁祝》等多首大型二胡协奏曲,并首演《新疆素描》。2005年,她随新加坡华乐团赴英国演出,在新加坡艺术节上,她演奏的《卧虎藏龙》更获得海内外媒体和音乐人的推荐。同年,她还赴美国联合国中心及华盛顿表演。2008年,许文静受邀在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音乐厅,与新加坡艺术节交响乐团合作,再次演奏《卧虎藏龙》协奏曲,并由作曲家谭盾亲自指挥,获得广泛好评。
许文静的演奏音色纯净透彻,感情丰富而富内涵,音乐评论家写道:“她那美得不食人间烟火的音色,叫人眼前一亮,女性天生的柔情,由内心直透指尖,在弦上吟哦唯美的音符。”
- 赵莉
赵莉
赵莉附中毕业于广州星海音乐学院并获尖子称号,大学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赵莉曾连续两届获人民奖学金专业优秀奖。她也曾获龙音杯民族器乐奖学金大赛三等奖。大学三年级时考获新加坡华乐团胡琴演奏家席位。
二胡
- 赵剑华
二胡I首席
赵剑华
二胡演奏家赵剑华是新加坡华乐团二胡I首席,也是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出生中国上海,赵剑华自幼随叔父,著名二胡演奏家兼教育家,李樑学习二胡,并在叔父的严格指导下,他奠下良好的音乐演奏基础。1975 年,他代表上海市长宁区少年宫,在中国少年文艺汇演(中西乐器)器乐独奏大赛中,赢得最高奖项,隔年在“上海之春国际音乐会”少儿专场中担任二胡独奏,获得很高的评价。
1978 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民族乐团学院,并受教于中国著名二胡演奏家闵惠芬。在闵大师的精心培育下,他在诸多的国际和中国国内重要音乐比赛中获颁多项演奏奖,当中包括在武汉举行的全国民族器乐观摩比赛和1985年上海市青年演员汇演比赛中的优秀表演奖,以及“上海之春”演奏奖。
赵剑华的简历也被收录在《中国杰出青年词典》及《中国音乐家大辞典》。他受邀担任独奏的乐团有上海民族乐团,中央民族乐团,中央广播民族乐团,香港中乐团,台湾国乐团,台北市国乐团,高雄市国乐团,上海爱乐交响乐团,中国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等。
二胡I首席
- 朱霖
二胡II首席
朱霖
朱霖5岁开始学习音乐,师从南京艺术学院的徐步高。1981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师从李大仲、聂靖宇、刘长福等名家。之后也升入中国音乐学院本科,师从安如砺,同时随刘明源学习广东音乐。
1990年在北京音乐厅发表个人独奏会,中国中央电视台现场录制节目并播出。1991年考入中国中央民族乐团,曾任乐团副首席。他分别在1993及19 9 5年获得全国比赛、国际大赛一等奖。1997年加入新加坡华乐团,是现任二胡II首席。并先后发表多张个人独奏激光唱片。他也曾首演了多首二胡协奏曲的首演。2006年,他与印度小提琴之父 — L. Subramaniam大师在新加坡首演了《二胡与小提琴双协奏曲》。并曾受邀赴台湾艺术大学,上海音乐学院及中国音乐学院讲学。现为中国音乐学院客席教授。
二胡II首席
- 林傅强
二胡I副首席
林傅强
林傅强,艺术学博士。现任新加坡华乐团二胡副首席、新加坡华乐团艺术咨询委员会成员、新加坡华乐总会秘书长,新加坡华乐发展研究学者。2004年获 “青年文化艺术奖”及“新加坡杰出青年奖”,2021年获颁中国长三角民族乐团展演“先进个人奖”,新加坡华乐团“表彰奖”。
承载着几十年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艺术积累和经验,担任国内外各类华乐比赛评委、研讨会、工作坊、讲座、讲学、演出,以及担负策划音乐会和华乐节等艺术活动,对新加坡华乐发展的研究及导向具有清晰的理解和认知,致力于新加坡华乐文化发展研究。出版论著《视域下的新加坡华乐发展路径》、撰写发表论文《新加坡华乐教育发展研究》、《华乐发展路径的软实力》、《论刘天华在二胡教学上的历史贡献与意义》,为台湾台北市立国乐团“新丝路”定期刊物撰写《新加坡华乐总会的软实力-总会团结发扬在地华乐的精彩10年》、为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知识平台“新加坡华族文化百科”撰写《南洋风格华乐》、《华乐教父郑朝吉》,以及音乐评论和乐评等文章。
专家评论:[林傅强师从二胡演奏家、教育家王永德教授,奠下扎实演奏技巧,音色饱满、感情丰富细腻,是本地二胡演奏家中的佼佼者] 、[林傅强先生是一位非常能代表新加坡人文素质的优秀音乐家,接受过中西方良好教育,并对音乐有敏锐的触觉及表现出富时代气息的想象力] 。
90年代起远赴中国,成为首批进行专业深造的新加坡留学生。1998 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获学士学位,2005年获颁硕士学位。2012年赴北京师范大学攻读艺术学理论博士学位课程,毕业获颁艺术学博士学位,成为一位集二胡演奏专业及艺术学理论研究领域的博士第一人。二胡I副首席
- 李玉龙
二胡II副首席
李玉龙
李玉龙,新加坡华乐团二胡二副首席,新加坡国家青年华乐团 二胡声部指导教师,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新加坡二胡学会会员。
他6岁开始学习二胡,10岁考入沈阳音乐学院附小,2003年考入附中师从李乃平教授。2008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师从博士生导师严洁敏教授,大学期间副修板胡师从李恒教授。曾受到杨雪、王颖、沈诚、余其伟、田再励、姚利等教授在二胡、板胡、高胡、京胡方面的指导。
2010年获得敦煌杯全国二胡比赛职业青年组优秀演奏奖,2011年获得香港中国乐器比赛二胡专业组铜奖,2011年获得北京国际音乐节中国乐器比赛二胡专业组银奖。
2012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同年加入新加坡华乐团。
二胡II副首席
- 翁凤玫
翁凤玫
翁凤玫是本地二胡演奏家。中学就读南洋女中时在学校乐队担任笛子手,后来对二胡产生浓厚的兴趣而开始自学二胡。1984年加入人民协会青年华乐团拉二胡,在乐团期间,曾任乐队首席,独奏,领奏,并为乐团在音乐比赛中赢取不少奖项。1993年至2000年担任该团指导员。
凤玫于1986年获李氏基金赞助到南洋艺术学院音乐系上课,主修二胡与声乐,1989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获得音乐专科文凭。同年,在黄歆峰老师的指导下,在第五届全国音乐比赛中,荣获二胡公开组第一名。同年十二月,加入人民协会华乐团成为全职二胡演奏员。新加坡华乐团于1997年成立时,她便担任乐团二胡演奏家至今,是乐团的创团团员之一。
凤玫于1986年获李氏基金赞助到南洋艺术学院音乐系上课,主修二胡与声乐,1989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获得音乐专科文凭。同年,在黄歆峰老师的指导下,在第五届全国音乐比赛中,荣获二胡公开组第一名。同年十二月,加入人民协会华乐团成为全职二胡演奏员。新加坡华乐团于1997年成立时,她便担任乐团二胡演奏家至今,是乐团的创团团员之一。
凤玫自1993年起向二胡演奏家王方亮老师学习,获益匪浅,现是新加坡二胡学会副会长,与王方亮会长一起努力推广本地的二胡活动。除此之外,凤玫也努力在社区推广华乐,除了成立乐龄乐队,免费指导乐龄人士,也经常组队到社区,老人院,医院等做各种慈善演出。
- 陳淑华
陳淑华
陳淑华出生于台湾台北市,毕业于台北光仁中学音乐班,双主修钢琴和二胡,及后经教育部甄试直升台湾中国文化大学音乐系国乐组,主修二胡。曾任台北中广国乐团二胡演奏员,2002年加入新加坡华乐团担任二胡演奏员。
- 郑重贤
郑重贤
郑重贤是一位本地优秀的青年二胡演奏家及指挥家。曾经担任新加坡青年华乐团首席;甘榜菜市联络所华乐团及静山联络所华乐团指挥。于1987年的全国音乐比赛中荣获二胡公开组冠军; 2001年获淡马锡理工学院颁发“最佳指导员(文化艺术领域) ”奖及2004荣获国家青年理事会颁发“新加坡杰出青年奖”(文化艺术领域,胡琴四重奏组合奖)。2008年,郑君考获英国伦敦音乐学院研究生(指挥)文凭,并于同年获委任为英国伦敦音乐学院华族音乐表演考级评鉴师。
郑重贤在就读小学时便向林亚历学习二胡。1989年,郑重贤荣获新加坡文化基金的赞助,前往中国上海音乐学院向二胡演奏家项祖英及闵惠芬学习。此外,他也曾在二胡演奏家王国潼及指挥家瞿春泉旅新期间,分别向他们学习二胡及指挥,得益非浅。
1998年6月,郑重贤与三位热爱音乐的朋友组成“胡琴四重奏”致力于推广华乐室内乐。此组合经常受邀代表新加坡到世界各国参与该国的国际艺术节,并呈献专场演出,深获好评。此组合更于2004荣获国家青年理事会颁发“新加坡杰出青年奖”(文化艺术领域,胡琴四重奏组合奖)。
郑重贤随胡琴四重奏; 新加坡青年华乐团及新加坡华乐团到国外的演出足迹遍布世界各地, 到过马来西亜, 英国, 纽西兰,澳洲,韩国, 日本, 中国, 台湾, 香港, 夏威夷、美国迪斯尼乐园、三藩市、洛三机, 加拿大、汶莱, 墨西哥等, 每场演出都深获当地观众的喜爱及好评。
郑重贤现任新加坡华乐团二胡演奏家及多间学府的华乐导师及指挥。
- 謝宜潔
謝宜潔
謝宜潔出生于台湾高雄市,6岁学习钢琴,9岁学习二胡,师承胡琴演奏家、教育家丁鲁峰教授。
自幼以二胡、钢琴参赛屡屡获奖,并荣获多项音乐与学业奖学金。小学毕业即举办个人钢琴独奏会,同年与国乐团演出二胡协奏曲。中学时期主修双专业二胡与钢琴,尔后随丁鲁峰教授学习板胡、京胡、坠胡等民族拉弦乐器。求学期间小学至大学皆任学校乐团首席,曾举办多场独奏音乐会,多次受邀与各地著名乐团和指挥家合作,演奏足迹遍及欧、亚、美等地,并经常在音乐大赛及音乐会中担任中外演奏名家之指定钢琴伴奏,与各项乐器交流多样化形式演出,获各界名家高度赞誉。
自2000年起,多次蝉联全国音乐比赛:小学组、中学组、高中组、大学公开组二胡独奏金奖第一名。
2008年作为台南艺术大学民族管弦乐团首席,录制全国音乐比赛常用曲目专辑,演奏多首乐曲独奏,同年10月于台湾各地巡回演出。
先后与台北市立国乐团、新竹青年国乐团、高雄市国乐团、台南市民族管弦乐团、台北簪缨国乐团、中华国乐团、小巨人丝竹乐团等合作。曾演出《第一二胡协奏曲》、《西域随想》、《快雪时晴》、《红梅随想曲》、《行次西郊》、《洪湖主题随想曲》、《爱河钢琴协奏曲》等作品。2017年受台北市立国乐团之邀请返台,演出二胡协奏曲《阿曼尼莎》。2020年受高雄市国乐团之邀请返台,演出二胡协奏曲《西秦王爷》。
在大学尚未毕业即提前考取新加坡华乐团二胡演奏员,2010年以专业第一名毕业于国立台南艺术大学中国音乐学系,随后攻读硕士学位。2010年6月举办【回绎─谢宜洁胡琴与钢琴毕业音乐会】,同年加入新加坡华乐团。 - 秦子婧
秦子婧
秦子婧四岁习琴,自幼酷爱音乐。2007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跟随青年二胡演奏家杨雪学习,次年师从著名二胡演奏家、教育家严洁敏。
2008年加入著名新民乐组合“女子十二乐坊”,演出足迹遍布全国以及世界各地;翌年获国家最高奖“金钟奖”青年组优秀表演奖。
2011年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部继续深造,次年获第四届政府最高奖“文化奖”青年组演奏奖与第二届韩国“华乐之韵”国际二胡大赛成年组银奖第一名;2013年获第二届美国华音杯中国音乐国际大赛金奖第一名。2012年在北京中央音乐学院成功举办《秦子婧二胡独奏音乐会》并取得专家们的广泛好评。
秦子婧曾多次在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录制《风华国乐》专题节目,并参加由国家教委主办的“民乐走进校园”活动,担任独奏与讲座讲师。
2013年,秦子婧加入新加坡华乐团成为二胡演奏家。
- 沈芹
沈芹
二胡演奏家沈芹出生于中国江苏。十一岁习琴,先后受教于吴怀元、司宏钟、陈朝儒、闵惠芬。屡次荣获中国省级比赛大奖,出版数张CD,曾在北京和故乡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2002年加入新加坡华乐团。她的演奏细腻委婉、刚柔并济,富有较好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著名二胡演奏家闵惠芬曾这样评价她:“张弛有度,南北兼容;深刻细腻,具有中国传统音乐之风骨神韵。”
她乐于推广二胡普及教育工作,自2006年起,其培育的学生在两年一度的全国华乐团比赛二胡独奏组中分别获得金奖、银奖、铜奖达十七次之多。有数十名学生考入新加坡青年华乐团,有些担任乐团首席、二胡声部首席,在历年来的南洋艺术学院二胡考级中取得优异成绩。
- 石礼晶
石礼晶
石礼晶,新加坡青年胡琴演奏家。3 岁开始学习电子琴,7 岁开始学习钢琴。9岁加入小学的华乐团,师从张玉明老师。石礼晶于2022年加入新加坡华乐团,担任二胡演奏家。
礼晶于 2019 年以一等荣誉毕业于南洋艺术学院,获得音乐学士学位,也是一名南艺优异奖得主。除了在校期间担任室内乐团的乐团首席之外,礼晶于2016年加入新加坡国家青年华乐团,期间也曾担任乐团二胡 I首席。从南艺毕业后,她师从新加坡华乐团首席李宝顺,并获得严洁敏、张尊连、赵汉阳、段皑皑、霍永刚、王颖和薛克等二胡著名演奏家的指导。
礼晶于 2018 年荣获由新加坡国家艺术理事会主办的全国华乐比赛(现称为新加坡华乐比赛)二胡公开组冠军。2019年,礼晶获选担任二胡独奏,在新加坡国家青年华乐团的《我们飞 II》音乐会和中国巡演(苏州)音乐会中,呈献王丹虹作曲的《阿曼尼莎》。2020年,石礼晶获得由新加坡华乐团举办的首届新加坡华乐比赛的卓越大奖殊荣。
- 谭曼曼
谭曼曼
谭曼曼于1989年出生湖南长沙,六岁时先学习电子琴,七岁学习钢琴,九岁随父亲谭小驷学习二胡。2002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师从刘虹。2008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师本科师从国乐系副主任曹德维。在校期间副修了高胡,京胡。
先后获得湖南省敦煌杯二胡大赛1999年至2001年三届金奖。由文化部举办的中国青年艺术比赛蒲公英银奖。
2009年在中国音乐家协会二胡学会举办的《名琴鉴赏,新秀吐芳》二胡专场音乐会上担任独奏演出。2010年获得由教育学会,音乐家协会举办的“敦煌杯”首届全国青少年二胡大赛青年专业组A组银奖第一。2011年担任中国音乐学院华夏室内乐团二胡主任,获得“上海之春国际江南丝竹室内乐大赛”专业组金奖第一。
大学期间随中国音乐学院华夏民族乐团参加3次全国巡演。先后赴台湾、马来西亚、新加坡演出。随华夏室内乐团赴法国演出。2012年毕业并在同年考入新加坡华乐团担任二胡演奏家。
- 陶凯莉
陶凯莉
现为新加坡华乐团胡琴演奏家。毕业于北京中国音乐学院。二胡师从于朱昌耀、曹德维、安如励、闵惠芬大师;高胡师从于刘明源大师;板胡师从于沈诚大师。1996年及2001年在北京、南京成功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获江苏省首届民族器乐比赛优秀表演奖、纪念华彦钧全国二胡比赛专业青年组二等奖。
新加坡胡琴节首演二胡协奏曲《燕子》,首演板胡协奏曲《北方情思》、《花梆子》。应邀新加坡武装部队交响乐团首演管弦乐版《兰花花叙事曲》。应邀台北市立国乐团2011/2012年开季音乐会首演高胡独奏《云雀飞翔》,出版个人胡琴专辑《心弦》,参与了新加坡华乐团丝竹坊 ,呈现《流光溢彩》、《金枝玉叶》、《丝竹流韵》及多场室内音乐会。
- 闫妍
闫妍
闫妍从7岁起便开始学习二胡,1998年跟随启蒙老师贺红老师学琴,同年考入沈阳音乐学院附小。2003年考入沈阳音乐学院附中,随张明老师继续学习二胡。其间获“2004年中国德艺双馨大赛”辽宁赛区少年A组二胡专业一等奖。
闫妍在2009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师从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任,著名二胡演奏家、教育家于红梅教授至今。2010年获第一届国际胡琴之星大赛专业组金奖;2011年获第二届国际民族器乐大赛专业青年组银奖;2012年获美国华音杯中国音乐国际大赛专业青年组铜奖。她于2013年考取中央音乐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并在2014年赴丹麦皇家音乐学院孔子学院志愿工作一年,曾受邀出访挪威,瑞典,法国,意大利等地演出。闫妍演奏了二胡与室内乐《SILK》的首演,并在2015年3月受邀参与演出PULSAR新音乐节开幕式。闫妍在2017年加入新加坡华乐团为二胡演奏家。
- 张彬
张彬
张彬1987年以优异成绩毕业,曾任西安音乐学院民乐系讲师,也是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现为新加坡华乐团二胡演奏家。
张彬曾两次获西安音乐学院民族器乐观摩比赛优秀奖。1985年获第一届二胡邀请赛三等奖,所演奏的《秦腔主题随想》也录入获奖音乐专辑。他也曾获中国ART杯优秀奖(1989)及上海之春优秀奖(1991)。张彬博采众长,先后得到多位老师包括蓝玉崧、闵惠芬、余其伟及沈凤泉的指点。曾在西北大学青年教师培育中心研修了硕士课程。他的演奏古朴淡雅、流畅秀美、优美近人、粗犷豪放,汇集各家之长。
中胡
- 林杲
中胡首席
林杲
林杲2014年加入新加坡华乐团,现任中胡首席。3岁考入上海音乐幼儿园,启蒙于少儿音乐教育家曹元龙,后随二胡演奏家曹元德习琴。1998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小,师从著名二胡教育家、演奏家、上海音乐学院教授林心铭,2001年以优异的成绩直升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在专业老师数十年的悉心指导下,掌握了扎实全面的基本功及对整体音乐素养的领悟能力。所参加的五重奏小组多次参与重大演出及出访任务,并获得了上音附中“博得杯”民乐演奏特别奖。2007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后考入研究生部,师从著名二胡、板胡演奏家霍永刚至今。通过导师的多方位的培养,在整体音乐思维及演奏意识上实现了较全面的提高。亦在他的鼓励下,成功移植并演绎了帕格尼尼《D大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 第一乐章》。
在附中时,就经常首演或录制作曲同学的现代作品,并在一些国际比赛中斩获佳绩。大学时期,连续数年参与“上海音乐学院当代音乐周”、“上海国际电子音乐周”“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首演了数位上音作曲教授的室内乐作品。曾与荷兰新音乐团(Nieuw Ensemble)合作中国首演了音乐总监Joël Bons的《绿龙》(Green Dragon),与上海爱乐乐团合作中国首演了旅法作曲家陶钰的《素湍》,与上海民族乐团合作首演了吕黄的《变数Ⅱ》(板胡、二胡)等。
曾受邀出访了欧亚多国,参演了第67届“布拉格之春”国际音乐节以及第八届“Sharq Taronalari”国际音乐节并获一等奖。
曾任上海音乐学院民族管弦乐团乐队首席,担任过二胡、中胡、高胡声部的演奏;以及“弦之翼”弓弦乐团的乐队首席。曾获北京国际青少年文化艺术节之中日青少年大赛民乐组合专业组金奖、国际第二届中国器乐赛二胡专业青年组金奖等。亦获中国“全国三好学生”、 “国家奖学金”等荣誉。
中胡首席
- 吴可菲
中胡副首席
吴可菲
吴可菲,2011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现任新加坡华乐团中胡副首席。
自幼对音乐充满浓厚兴趣,4岁开始学习二胡及钢琴,展露出过人的音乐天分。2001年进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学习,在王莉莉、林心铭的悉心指导和栽培下,多次被选拔参加学校乐团的各类演出,其中包括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等大型表演。
2007年,以优异成绩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师从著名二胡、板胡演奏家霍永刚。2008年参加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新概念戏曲作品音乐会;2009年参加上海音乐学院当代音乐周开幕演出; 2010年加入由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著名作曲家何训田担任艺术顾问,作曲家、音乐制作人EHESUMA宋歌创建的“阿秘厘”乐团,并于第二届世界音乐周期间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参与演出阿秘厘•圆圈现场,深受媒体及业界人士好评;同年参与上海世博会倒计时五百天慈善艺术盛典与市民舞台五重奏演出;2009,2010,连续两年参与上海国际电子音乐周开幕演出。
在校期间,连续三年获学校奖学金,四年级获校三好学生殊荣。2009年带领自己创建并参与编曲的民乐组合参加北京国际青少年文化艺术节之中日青少年表演大赛,获得由中国音乐家协会颁发的专业组民乐组合金奖,同年获得青少年艺术人才电视展评活动民乐组合专业组金奖。
2011年吴可菲同时考取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及新加坡华乐团,选择了新加坡华乐团。2012年考取新加坡华乐团中胡副首席至今。
中胡副首席
- 谢宛桦
谢宛桦
谢宛桦毕业于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荣获英国皇家音乐学荣誉学士学位。宛桦于2022年加入新加坡华乐团,担任中胡演奏家。从小学至今跟随中国著名二胡大师张玉明老师学艺。
2020年,宛桦加入了鼎艺室内乐团,也担任首席职位。她在乐团公演中独奏的《九儿》和《爵士良宵》大获好评。在2022年宛桦策划并且演奏了一场音乐会《鼎有意思》公演。宛桦是2012年创办琴诗重奏艺术坊之一。 “琴诗” 荣获2013年俄罗斯圣彼得堡第三届Terem Crossover国际比赛两项大奖(最佳现场音响奖及原创编曲奖),并在音乐会的现场示范演奏,在当地媒体的报道宣传掀起了新加坡热潮,为国争得骄傲及荣誉。
宛桦常受邀到国外演出。2016、2018和2019分别应邀在台湾国家音乐厅及美国明尼苏达举办音乐会演出独奏及重奏。曾在多届新加坡艺理会主办的独奏及小合奏荣获大奖。
- 吴泽源
吴泽源
吴泽源十四岁开始学二胡,师从沈文友。在服兵役时,加入了新加坡武装部队华乐团。吴泽源在1999新加坡国庆典礼和2000 Music Box 担任独奏演员。到过澳洲、香港、湖南、马来西亚等地方演奏。吴泽源现任新加坡华乐团全职二胡演奏员。
- 吴福俊
吴福俊
吴福俊,新加坡青年胡琴演奏家、指挥家。自幼师从胡琴大师张玉明先生。2010年荣获由新加坡国家艺术理事会主办的全国华乐比赛(现称为新加坡华乐比赛)二胡公开组冠军,并受邀与新加坡华乐团表演二胡协奏曲《红梅随想曲》,深受好评。吴福俊2022年加入新加坡华乐团,担任中胡演奏家。
2015年以一等荣誉的优异成绩毕业于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与英国皇家音乐学院联办的学士学位课程,主修二胡演奏。在2013年和2017年分别荣获著名的新加坡国家艺术理事会本科及研究生的全额奖学金。2020年获得中国音乐学院指挥系硕士学位,师从金野教授。在学习乐队指挥的过程中也得到新加坡华乐团音乐总监叶聪先生和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音乐学院艺术总监林曜先生的悉心指导。也曾参加了洪毅全、李心草、胡咏言、Alexander Polishchuk、Viktor Akulovich、Ulrich Windfuhr等国际知名指挥家的大师班。
从2015年至今,福俊应邀与汲音交响管乐团 (台湾) 、Bridges Collective (澳洲)、Temple of Fine Arts (Singapore) 、明州国乐社(美国)和新加坡交响管乐团在马来西亚,泰国,韩国及美国演出,频繁活跃在世界的舞台上。福俊也是新加坡胡琴五重奏“StringWerkz”的创始乐员。福俊希望能够与年轻一代分享他对华乐的知识和热情,培养下一代的华乐传承者/爱好者,与他们共同发展新加坡的华乐坛。
- 梁永顺
梁永顺
梁永顺为本地青年胡琴演奏家、新加坡华乐团演奏家。
打从小学开始,梁永顺就与二胡结下不解之缘,更经长年累月在华乐的熏陶下对二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88年启蒙于陈金练。为了精益求精甚至远赴中国向二胡大师陈耀星及青年二胡演奏家陈军钻研更好的二胡演奏技术。也曾得到新加坡华乐团二胡首席 – 赵剑华的指导。
在严格的甄选下, 梁永顺荣获蚬壳/艺理会奖学金,并在中央音乐学院修读二胡本科。主科老师为二胡著名教育家、演奏家刘长福。在修读的同时,副修板胡,师从李恒。
梁永顺曾是新加坡武装部队文工团团员,并参与不同形式的演出, 如:大型公开华乐音乐会、戏曲伴奏及在各学校所举办的华乐表演等等。梁永顺也曾和新加坡武装部队文工团一起到澳大利亚演出。梁永顺在2008年考入新加坡华乐团成为全职中胡演奏家。
自1990年起,梁永顺曾参与过各项华乐比赛,无论在独奏或是齐奏曲目都有不俗的表现。1998年和2000年在由National Arts Council所举办的“全国华乐比赛”中得到了二胡公开组亚军。2002年间梁永顺在由艺术理事会所举办的“全国华乐比赛”中得到了二胡公开组冠军,同时也带领乐团在小合奏公开组中获得了冠军。他更曾荣获由中国举办的中国青少年艺术大赛“第一届民族乐器独奏比赛” 二胡青年业余组银奖。
2003年7月与蔡友国于新加坡维多利亚音乐厅同开独奏音乐会《弦索情韵》,表现得淋漓尽致,赢得满堂喝彩,为音乐会画下完美的句点。2006年8月,与吴俐志和辛宗桦同开《双弦和琴相辉映》音乐会。2010年3月,自己开了一场《从狂想到随想》音乐会。音乐会结束后,更赢得来自各方的热烈回响。
2005年7月,参与音乐剧 – 《郑和传奇》,担任二胡独奏。
在2007 年,梁永顺也与新加坡华乐团到中国各地巡回演出。并在2009年,与该团到爱丁堡所举办的音乐节上参与演出。
2007年12月,梁永顺带领文殊中学前往中国青岛的中国海洋大学附属中学(青岛39中)进行文化交流与浸濡计划,担任两校指挥及艺术总监,深受好评。
梁永顺从2005年就投入教学。目前梁永顺是多间中学及新加坡管理大学的胡琴指导员。梁永顺也是多间中学的指挥和静山华乐团的副指挥。
- 王怡人
王怡人
自幼学习钢琴,十岁参加学校华乐团,开始学习二胡。1988年考上国立台湾艺术专科学校(现改制为国立台湾艺术大学),主修二胡,副修钢琴。师从蔡培煌、安如励。在校期间曾多次代表学校出访美国、加拿大、西班牙等国家。
1994年加入台湾高雄市国乐团。1999年加入新加坡华乐团至今。现任多所中学华乐团胡琴组指导,多次获得金牌与荣誉金。
- 王勤凯
王勤凯
王勤凯是新加坡出生的青年二胡演奏家。自十三岁至今师从中国一级著名演奏家张玉明先生。在国家艺术理事会的NAC Arts Scholarship的资助下,勤凯以优越的成绩在南洋艺术学院完成了与英国皇家音乐学院联办的音乐荣誉学士学位课程,并获颁该届的最佳毕业生奖。2018年考入新加坡华乐团担任中胡声部乐员。
勤凯曾多次参加全国及区域大赛,屡获大奖,其中包括2008年全国华乐比赛二胡公开组第一名。2012年,勤凯成立了弦乐重奏艺术坊“琴诗”,并且在2013年十月远赴俄罗斯圣彼得堡参加了第三届Terem Crossover 国际音乐比赛,是该比赛唯一进入决赛的亚洲组合,获得了“最佳现场音响奖” 和“原创编曲奖”。
勤凯曾在2011年受邀与新加坡华乐团协奏《第一二胡狂想曲》、和新加坡精英华乐团协奏《梁祝》、2017年与亚洲文化乐团本地首演《蓝色星星球 - 地球》,获得一致好评。2019年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华乐团赴新竹竹塹国乐节协奏《鱼尾狮传奇》。2017年应邀以“琴诗”到台湾国家音乐厅演出(真善美-慈善音乐会),2019年应邀赴美国题为“传承”的重奏及独奏音乐会演出,反向非常热烈。
王勤凯的演奏风格细腻,技术全面,在音乐方面追求深入和细致的音乐表现,能够掌握各种高难度的演奏技巧,用来刻画内心的音乐感受。除了掌握二胡之外也能够掌握高胡(广东音乐)和中胡(蒙古音乐)等乐器。
大提琴
- 徐忠
大提琴首席
徐忠
生于南京,四岁由父亲启蒙学习小提琴,六岁学习钢琴, 九岁学习大提琴,少年时期因出众的专业能力,入选蜚声海 内外的南京小红花艺术团。中学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管弦系,后升入大学部学习,师从中国著名大提琴教育家宗柏。在校期间他加入中国少年交响乐团,与陈亮声、陈佐湟、吕嘉、汤沐海等著名指挥家合作,巡演中国及海外,开阔专业视野并寻求更高的艺术追求。
2000 年,徐忠赴德国留学,攻读 Mainz 音乐学院大提琴 演奏及室内乐研究生学位。2004 年成功举办毕业音乐会,获得该专业最优等毕业生荣誉。
徐忠基本功扎实,演奏技巧高超,音色浑厚,音乐表达浑然天成。自幼就同时参与管弦乐团和华乐团排练演出的经历,开启了他对华族音乐的初步认知,也渐渐激发出了浓厚的兴趣,他接受新加坡华乐团的委任,担任乐团大提琴首席至今。在新加坡多元种族文化融合的背景下,徐忠凭借超高的音乐悟性,跨界中西方音乐,致力于团结和领导声部,逐步改善华乐团低音声部薄弱的状况,把西洋弦乐的音色融入到华乐的弦乐音色中,和乐队的整体音响效果达到平衡统一并增彩。二十年的努力,使新加坡华乐团的大提琴声部,获得广泛认可和高度赞誉。
2013 年,徐忠与华乐团合作,在新加坡首演中国作曲家唐建平的大提琴协奏曲《成吉思汗随想曲》,并首次尝试在 华彩乐段,用大提琴模仿蒙古民族最古老的艺术形式“呼麦”,获得成功。
2014 年,新加坡驻团作曲家罗伟伦和中国香港音乐人罗坚合作,将中国传奇女星阮玲玉最具代表性的作品:1934 年上映的默片《神女》重新配乐,2015 年在新加坡和香港首演《神女》默片音乐会并大获成功。该曲目也斩获香港作曲家与作词家协会2016年颁发的最佳正统音乐作品金帆奖。曲中大量的大提琴独奏乐段,徐忠以完美的演奏大放异彩,美妙的音色惊艳听众和业界,将西方大提琴的演奏完美地融入东方音乐的表现形式之中。
2015 年,中央音乐学院建校 75 周年大庆,徐忠作为优秀校友代表,受邀回母校参与系列的重大庆祝活动。2018 年,指挥家张国勇执棒新加坡华乐团,徐忠与朱霖合作,世界首演戚浩笛《二胡与大提琴双协奏曲》,该曲也是真正意义上第一首为大提琴和二胡委约的协奏作品。
2023 年,著名作曲家沙汉昆作品《牧歌》,由王瑾瑜编曲、徐忠整理为大提琴声部重奏曲目,在新加坡首演,感动全场。
2024 年徐忠随团巡演中国苏州、天津、北京,曲目中大量的独奏片段,更是让业界专家学者和听众,对新加坡华乐团有如此美妙的大提琴演奏赞叹不已,评价他的演奏音色纯净透彻,感情丰富而富内涵。
专业演奏的同时,徐忠也致力于大提琴的教学,被新加坡教育部聘为艺术指导,先后执教全国几十所重点学校; 执教新加坡国家青年华乐团大提琴声部;执教新加坡国立大学 大提琴艺术指导;指导新加坡教育部音乐营的大提琴声部;2017 年与友人成立 NEW PLAY 室内乐团,以大提琴和中国弹拨乐器柳琴、阮合作,丰富了乐器的表现力。徐忠也受邀担任国际比赛的评委,为人才的选拔贡献力量。
徐忠把自己对中西音乐文化的理解和感悟融入教学,经验丰富,硕果累累。二十年间为新加坡培养了大批的演奏人才,学生考取新加坡和国外的音乐院校;很多年轻人都活跃在本地的音乐舞台。大提琴首席
- 汤佳
大提琴副首席
汤佳
汤佳自6岁开始学习大提琴,并获得全额奖学金于新加坡国立大学杨秀桃音乐学院攻读音乐(荣誉)学士学位。她的导师包括新加坡交响乐团大提琴首席Nella Hunkins、国际著名大提琴家秦立巍、唐四重奏的陈国平。汤佳后来荣获另一全额奖学金远赴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音乐学院攻读音乐硕士学位,随Christian Wojtowicz学艺。
汤佳2011年加入新加坡华乐团成为大提琴演奏家,她也活跃于独奏、室内乐、交响乐以及歌剧伴奏等演出。
大提琴副首席
- 陈盈光
陈盈光
陈盈光8岁开始学习大提琴,自幼具有极高的音乐天赋。1978年,年仅11岁的她以优异的成绩被广州星海音乐学院附中破格录取,成为全校最小的学生。深具艺术细胞、音乐灵感的她凭借对大提琴的热爱,1984年以全校第一的成绩晋升管弦系本科,1988年以管弦系第一名的成绩荣获学士学位。毕业后,陈盈光任职于中国广州珠影乐团,担任大提琴副首席兼独奏演员,并录制过多部电影音乐与光碟,深受好评。随后于2003年加入新加坡华乐团,担任其全职大提琴演奏家,并随团赴英国、匈牙利、法国、中国等地巡演。陈盈光亦被新加坡国立大学艺术中心邀请,为大提琴考级教材进行编撰。
- 黄亭語
黄亭語
出生于台湾,6岁开始学习大提琴及钢琴,在大学毕业后赴美深造,获得高额奖学金就读美国辛辛那提大学College Conservatory of Music,主修大提琴。留美期间师从美国名大提琴家 Yehuda Hanani。黄亭语在2014年拿到演奏硕士学位并于同年加入新加坡华乐团。
黄亭語目前为新加坡华乐团全职演奏家,除了专精于大提琴个人演奏外,还有多年的教学及乐团演奏经验,也积极投入各项音乐活动,像是现代音乐作品发表,电影配乐录音及电视剧录音,除此之外也担任多年的职业钢琴伴奏。
- 姬辉明
姬辉明
姬辉明,13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北京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学习大提琴专业。之后转入中国音乐学院附中继续学习大提琴。82年附中毕业以优异的成绩直升中国音乐学院本科。86年毕业留学校任教。99年2月进入新加坡华乐团至今。辉明在中国期间曾多次代表中国艺术家代表团出访多个国家进行艺术交流。
辉明由于长期从事大提琴的教学和演出,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教学和乐队演奏经验。对普及和培养有特长的学生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和训练方法。在新加坡这25年里培养了很多学生并成功考取杨秀桃音乐学院大提琴专业。辉明在新加坡这20几年里先后担任20几间大中小学的华乐及弦乐老师。辉明曾经也是新加坡青年华乐团指导老师。
- 潘语录
潘语录
Poh yee luh is a versatile string player he plays the violin, viola, cello , & bass .He holds a Trinity college London LTCL in cello performance. He was the principal cellist of the Singapore youth orchestra (SYO 1984–1988). He studied under Leslie tan & Herminia a.ilano & further improves his gehu (chinese cello) technique with Tng kee seng ,principal gehu of the Hong Kong Chinese orchestra (HKCO).
In 1989 he free-lanced with the People’s association Chinese orchestra (PACO) , in 1990 he joined in the inaugural Asia tour performance with the Asian youth orchestra (AYO) held in Kumamoto,Japan. In 1991 he participated in the ASEAN youth music workshop in Jakarta Indonesia and was its orchestra’s principal cello . ln the same year he also involved with the ASEAN composer’s music workshop held in Kuala Lumpur, Malaysia. In 1992, he was accepted as a full time member of the PACO and participated in Singapore’s Art festival new music forum . In 1998, he is a founding member of the Huqin quartet and has given talks, showcasing concert tours to China, Hong Kong, Taiwan,USA,Mexico,Korea,Japan,Malaysia,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The quartet was awarded the Singapore youth award ( culture & arts team category in 2004)
Presently,he is a veteran cellist of the Singapore Chinese orchestra (SCO) and was its former principal. He is a well sought after experienced sectional tutor for schools and community orchestras . His students plays well & have established a love of music and some even have a distinguished music careers themselves .
- 沈廉傑
沈廉傑
在本地土生土长的沈廉傑4岁开始学钢琴,12岁时跟随新加坡著名大提琴教育家Herminia Ilano习琴,以特优的成绩考获了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大提琴专业演奏文凭,也受邀与当年的优秀生呈现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会,并获得好评。沈廉傑也有幸获得了杨秀桃音乐学院所颁发的奖学金,并在新加坡“唐”四重奏的大提琴演奏家Leslie Tan的努力栽培下,获得了荣誉学士学位。在那期间,沈廉傑与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同台演出,有世界闻名三大男高音的José Carreras, 指挥Eiji Oue和Robert Spano。除了华乐与交响乐,沈廉傑也热衷于爵⼠士乐,并和导师Tony Makarome多次同台演出。
- 徐雪娜
徐雪娜
徐雪娜从8岁开始学习大提琴。她10岁时在一场新疆古典音乐比赛赢得桂冠。6年后,她在上海“博得杯”比赛中获得第二名。作为一名活跃的室内音乐家,雪娜所加入的乐队皆由柏林爱乐12、唐四重奏、上海四重奏与澳大利亚四重奏的队员指导。她也曾参加由Van Vogler,王健与Frans Helmerson举办的独奏和室内音乐大师班。雪娜也考入多项音乐节,包括德国爱茵根音乐节、韩国国际大山音乐节和学校与美国德州音乐节,并获得奖学金。
雪娜的专业培训始于中国上海音乐学院附中,由刘大海教授指导。高中毕业后,她获得全额奖学金,赴新加坡国立大学杨秀桃音乐学院的秦立巍工作室学习。自2010年以来,她积极投入大提琴的教学工作,已栽培甚多在比赛和英国皇家音乐学院考试中获奖和考取优异成绩的学生。雪娜在2017年加入新加坡华乐团为大提琴演奏家。
低音提琴
- 张浩
低音提琴首席
张浩
张浩自5岁学习大提琴,曾于青岛交响乐团任大提琴助理首席5年。后于2003至2005年间在上海音乐学院主修低音提琴,毕业后随即加入上海交响乐团。
张浩后来取得全额奖学金到挪威音乐学院攻读低音提琴演奏硕士学位,师从Dan Stefan Styffe。在欧洲期间,她曾与奥斯陆爱乐乐团、特隆赫姆交响乐团、博德小交响乐团、挪威北极爱乐乐团合作演出。她也参加多个大师班并赴德国、意大利、挪威、丹麦、瑞典、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多个城市进行巡演。2010年毕业后,张浩在奥胡斯交响乐团工作,直至2011年加入新加坡华乐团担任低音提琴首席。她也是新加坡青年华乐团的低音提琴导师。
张浩为两个音乐专辑录制了Mahler symphony No.6 (Oslo Philharmonic) 与 Dvorak symphony No.9 – from the New World(Nagoya Philharmonic)。
低音提琴首席
- 李翊彰
李翊彰
李翊彰于1982年加入人协华乐团为兼职团员,1992年正式加入人协华乐团,现为新加坡华乐团低音提琴演奏员。李翊彰曾在第六届全国华乐演奏赛中 荣获二等奖。曾赴马来西亚、台北、日本等地演出。1998年随新加坡华乐团赴北京、上海及厦门巡回演出。李翊彰目前是多间中小学及联络所华乐团的指挥及指导员。
- 瞿峰
瞿峰
瞿峰于1997年加入新加坡华乐团,现为低音提琴演奏家。1994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主修低音提琴,毕业后先后加入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与上海民族乐团。作为一位活跃的音乐教育工作者,瞿峰在多所本地的初级学院与中小学担任大提琴和低音提琴指导。
- 王璐瑶
王璐瑶
王璐瑶于2008年加入新加坡华乐团,现为低音提琴演奏家。她早年于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接受音乐训练,及后前赴新加坡深造。2008年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杨秀桃音乐学院,获颁授音乐学士(乙等荣誉)学位,主修低音提琴演奏。
王璐瑶也活跃于音乐教学。她是莱佛士书院、公敎中学(小学部)、务立中学、海星中学、永青中学与永青小学的大提琴及低音提琴导师。
弹拨乐器
三弦 / 中阮
- 黄桂芳
三弦首席
声部长(弹拨)
黄桂芳
黄桂芳,当代杰出的三弦演奏家。13岁从上海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开始正式学习三弦专业,师从三弦泰斗肖剑声教授。1986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并留校任教。在1997年10月加入新加坡华乐团任三弦兼阮演奏家,现担任新加坡华乐团三弦首席和弹拨乐声部长职位。
黄桂芳曾在1982年全国首届民族器乐观摩大赛中荣获三弦优秀表演奖、1995年“富通杯”国际中国民族器乐独奏大赛中获得三弦组第一名、同年被文化部评为北京市先进文艺工作者。在1982年至1997年间曾多次受文化部委派受邀代表中国艺术家出访世界多国进行文化艺术交流。并参与了大量的影、视、唱片的录制工作,为中国的影视音乐留下了宝贵的资料。在这期间她也参与了一系列的室内乐创新实践,参加了刘德海先生组建的弹拨乐五重奏“五朵金花”组合、享誉全国的“九芳”室内乐团,以及中国唯一的一支由女子组建的音乐团体“爱乐女”室内乐团。作为三弦人,黄桂芳在不同的艺术领域合作中吸取了大量的艺术养分,大大开拓了三弦的演奏艺术风格。
黄桂芳在她近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中与很多著名指挥家合作,并演出了大量的三弦经典作品,其中世界首演《苏小小》、《刘胡兰》、《海神》、《一线天》、《草原》等作品,获得业内人士的一致赞誉!黄桂芳的三弦演奏技术全面,功底扎实,音乐表现追求心身自然合一。在演奏风格上不拘泥于传统,努力尝试不同地域风格的作品,展示了三弦在艺术表现上的丰富多面性!他的演奏音色淳美,深邃细腻,充满激情而富有感染力。
三弦首席
声部长(弹拨)
扬琴
- 瞿建青
扬琴首席
瞿建青
新加坡华乐团扬琴首席,新加坡华乐协会理事,世界扬琴协会理事,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扬琴专业委员会名誉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上海分会会员。
出生于中国上海,9岁时在扬琴教育家王友德的启蒙培养下开始学习扬琴,13岁时便以出众的音乐天赋被上海民族乐团破格录取,曾担任该团独奏演员兼首席扬琴。多年来,也进一步师承著名扬琴大师项祖华,著名扬琴演奏家庞波儿,张晓峰等。曾获 1980年上海“文艺新秀”称号、1981年上海“新长征突击手”(即优秀青年) 称号、1982年中国全国民族器乐观摩演出表演奖、1991年第14届上海之春优秀表演奖等。1993年举办了《东方乐韵—瞿建青扬琴独奏音乐会》。
她的演奏足迹遍及欧、亚、美,先后出访了美国、法国、波兰、英国、希腊、瑞士、匈牙利、南斯拉夫、白俄罗斯、摩尔多瓦、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马来西亚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她也积极参加于国际扬琴届的盛会,1997年(白俄罗斯);1999年(摩尔多瓦);2003年(瑞士);2005年(中国北京);2011年(匈牙利);2019年(中国合肥)六度代表新加坡出席了第四、五、七、八、十一、十五届世界扬琴大会,并呈献了独奏专场音乐会。2006年受邀赴波兰参加了“第十届波兰室内乐艺术节”,呈现了专场独奏音乐会并与弗罗茨瓦夫室内乐团合作,演奏了扬琴与室内乐《凤点头》。国内外报章曾这样评论她的演奏“激荡处如狂涛汹涌,含蓄时似涓涓清泉”、“具有撼人的艺术感染力”。
瞿建青首演了近代多首较有影响的扬琴作品,如徐昌俊的《凤点头》、瞿春泉改编《黄河》、《韵・趣》、潘耀田的《帝女花狂想曲》、《望江南》、爵士乐作品《土耳其蓝色回旋曲》等。她亦录制了四张个人艺术专集。
自1994年移居新加坡以来,她也精心致力于教学,目前任教于南洋艺术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国立教育学院等。她的学生曾多次获得新加坡全国华乐独奏比赛初、中、公开组冠军。
扬琴首席
- 马欢
马欢
马欢, 1983年生于天津,4岁开始跟随魏砚铭教授学习扬琴。她在2002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成为扬琴泰斗项祖华教授的门生,并随国际扬琴协会主席Viktoria Herencsar女士学习匈牙利大扬琴与王以东教授学习打击乐。她在2009年获得硕士学位。 毕业后受聘于中国戏曲学院,并于2010年成为新加坡华乐团扬琴演奏家。她随新加坡著名作曲家罗伟伦先生学习作曲,著名指挥家郑朝吉博士求教指挥,现兼任新加坡扬琴协会副主席。
她在2002年获得首届中国民族器乐大赛青年专业组铜奖,并于2003年发起成立丝弦室内乐团,参加国际青少年器乐大赛荣获组合金奖。在校期间曾受邀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特集及风华国乐”、第七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和中法音乐节和中匈音乐节,并在多地举办《项祖华作品专场音乐会》及讲学活动。她首演了双扬琴曲《梁祝.·蝴蝶琴韵》,录制《项祖华扬琴作品精选之二》专辑及举办《传统与现代的对话》和《名曲名家专场音乐会》等音乐会。
在新加坡工作期间,2012年受邀为新加坡教育部夏令营担任扬琴教师及指挥助理,受邀为2015 NAFA 致达协奏曲大赛评委。她培养的学生在2012和2014年的新加坡全国器乐比赛中多次获奖 。在创作上,她的作品包括民族管弦乐《迷行》、《娘惹吟》室内乐《追梦》,委约作品有《小星星幻想曲》、《let it go》、《培群校歌》等。
琵琶
- 俞嘉
琵琶首席
俞嘉
俞嘉四岁开始随父亲俞松林学习琵琶,九岁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小,师从李光华教授。俞嘉多次参加国际比赛,屡屡获奖。1997 年毕业,获学士学位。同年加入新加坡华乐团,担任琵琶声部首席至今。2018年进入中国音乐学院修读琵琶硕士,2021年获硕士学位,同年修读中阮硕士。
俞嘉受台北实验国乐团的邀请与台湾著名指挥家陈澄雄合作演出琵琶协奏曲《泼墨仙人》,赴墨西哥与指挥家陈佐湟合作演出琵琶协奏曲《春秋》,与台湾普音文化有限公司合作先后录制了四张个人琵琶独奏,协奏专辑。近年来,她也多次受邀参加丹麦、墨西哥、香港等地艺术节及新加坡艺术节的演出。
俞嘉在新加坡华乐团期间与多位著名指挥家合作 ,先后演出了琵琶协奏曲《满江红》、《瑟》、《怒》、《古道随想》、《草原小姐妹》、《花木兰》、《春秋》、《倾杯乐与胡璇歌》等作品。新加坡华乐团还特别邀请著名作曲家刘锡津和关迺忠先后为俞嘉量身创作了琵琶二胡协奏曲《天缘》和琵琶协奏曲《飞天》。于2015年,新加坡华乐团举办新加坡国际华乐作曲大赛由俞嘉首演的琵琶协奏曲《狮舞弄清韵》获得此次比赛的最高奖项,创作奖第一奖和观众票选第一名双料冠军。
2019 年9月,新加坡华乐团出访欧洲四国巡回演出。俞嘉演奏由冯迪伦作曲的琵琶协奏曲《狮舞弄清韵》,作为新加坡华乐团优秀原创作品之一,在柏林和布拉格的演出获得欧洲观众以及新加坡驻德国大使高度赞扬。
琵琶首席
- 陈雨臻
陈雨臻
陈雨臻是一位土生土长的音乐家,她自1997开始加入新加坡华乐团。1994年,陈运珍获颁朱比∙赛奖学金前赴北京中央音乐学院,随邝宇忠、李光华深造琵琶技艺。
陈雨臻1980年在国家艺术理事会主办的首届全国华乐比赛中荣获琵琶高级组第一名,三年后更在琵琶公开组中抡元。1991年,她在全国华乐比赛中荣获琵琶公开组第二名。
少年时代已参与吉丰华乐团,多年来参加了多场本地的主要演出。她也是吉丰华乐团的弹拨小组成员,自1987年开始连续四届在全国华乐比赛的小合奏组别中获得第一名与最优秀演奏员的奖项。
陈雨臻自1987年起任人民协会的文化活动导师,也参加了教育部主办的青年音乐家协会工作坊、琵琶考级试导师工作坊,以及由中央音乐学院与南洋艺术学院联合主办的基础与高级指挥课程。
陈雨臻现时是南华中学、蔡厝港中学、文殊中学、新加坡理工学院与先驱中学的弹拨乐导师
- 王思元
王思元
王思元,2008年考入北京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师从樊薇教授学习琵琶,2015年附中毕业后考入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NAFA),师从新加坡华乐团琵琶首席俞嘉至今。同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新加坡国家青年华乐团。2023年9月,她加入新加坡华乐团,担任琵琶演奏家。
在校期间多次以独奏和重奏形式代表学校出访中国大陆艺术院校如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中国戏曲学院、沈阳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星海音乐学院附中、西安音乐学院附中等。2017年11月,英国查尔斯王子访问NAFA,王思元代表NAFA华乐系为查尔斯王子演奏《春江花月夜》。 2016年12月,王思元代表南洋艺术学院参加新加坡全国华乐比赛,获琵琶公开组亚军;同时参与南艺四重奏获得重奏及小乐队组公开组冠军;2017年获得南艺-睿华乐协奏曲大赛冠军;并在2017新加坡南洋国际音乐大赛中获得琵琶公开组冠军,同时参与南艺四重奏获得专业重奏组冠军。2018年获得新加坡全国华乐大赛中获得琵琶公开组冠军,并入选获奖者音乐会,由新加坡华乐团协奏《丝路飞天》。2019年获得南艺-睿华乐协奏曲大赛冠军,2019年3月入选新加坡国家青年华乐团与新加坡华乐团《少年之锐》音乐会,演奏琵琶协奏曲《文武双全》。
修读琵琶期间,凭借琵琶功底开始学习中阮,在2020年从南艺琵琶专业毕业以后,又选择继续留校攻读第二专业中阮,继续跟随新加坡华乐团琵琶首席俞嘉老师学习中阮,在2019年举办的第二届南洋国际音乐大赛华乐中阮专业青年组中获得亚军,并在2020年新加坡华乐比赛中荣获中阮高级组冠军,在刚刚结束的2021年第三届南洋国际音乐大赛华乐比赛中荣获中阮高级专业组杰出金奖。2023年在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继续攻读研究生课程。
柳琴
- 司徒宝男
司徒宝男
司徒宝男13岁起便跟随新加坡华乐团的资深阮演奏家许金花学习柳琴和阮。至今,他已赢得了本地多个奖项,如在1991年的全国音乐比赛中夺得优秀奖,等等。1994他随后师从中国著名柳琴大师王红艺以增进自己的柳琴演奏技巧。
2000年他加入美国巴拉莱卡琴与多姆拉琴协会,并在亚历山德拉•齐甘科夫和塔玛拉•沃尔斯卡亚的指导下学习曼陀林与俄罗斯多姆拉琴。之后,他在2002年加入北京民族乐协会。
司徒宝男曾到在中国、匈牙利、马来西亚、台湾、越南和美国表演,也参与了许多本地媒体的节目录制与采访。
- 张丽
张丽
张丽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柳琴专业,学士学位;四川音乐学院阮专业,硕士学位。现任新加坡华乐团柳琴演奏家,新加坡国家青年华乐团柳琴导师,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华乐系外聘专业导师。
自幼由父亲启蒙学习柳琴,后跟随叶克信、曾庆蓉老师学习柳琴、琵琶。本科入读上海音乐学院,主修柳琴,辅修中阮、琵琶;成绩优异连获四年人民奖学金,毕业后进入上海民族乐团,10年间随团出演世界各国,累积演奏经验;2005年加入新加坡华乐团,任柳琴兼中阮演奏家。2024年攻获阮专业硕士学位。
张丽曾在“国际中国器乐大赛”获柳琴专业第二名;中阮首演曲目在“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获优秀演出奖;受邀澳门国际艺术节中阮独奏;灌录唱片、为多部影视片录制主题音乐;2011年受邀在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资政的新书《我一生的挑战:新加坡双语之路》发布会上,为李资政及来宾演出;在滨海艺术中心联合举办多场室内音乐会;与各乐团合作演出多部柳琴、月琴、中阮的协奏作品。
张丽致力于华乐的教育,教学成绩斐然。先后执教RI、RJ、CHIJ St Nicholas Girls' School、Nanyang Primary School等学校华乐团弹拨乐声部,在历届SYF比赛中获最高奖;担任新加坡教育部举办的华乐音乐营的柳琴导师;在众多的国内、国际华乐比赛中担任评委;与友人组建NEW PLAY室内乐团,旨在为喜爱音乐表演的本地年轻人提供学习演出的平台。
张丽也为新加坡国家青年华乐团培养了众多优秀的柳琴演奏团员。2017年四名团员在中国柳琴大赛中获两银两铜;2024年,两名团员在南洋国际音乐大赛中,分获柳琴高级专业组金奖、银奖。
张丽也为南洋艺术学院培养柳琴专业学生,又同时教授她们学习中阮。在2022年新加坡全国华乐大赛中,她的学生斩获了中阮高级组冠、亚军。
中阮
- 鄭芝庭
鄭芝庭
鄭芝庭出生于台湾高雄,现任职新加坡华乐团中阮演奏家。 2008年毕业于国立台南艺术大学中国音乐学系。主修阮咸,师承陈怡蒨,并于在校期间副修三弦及作曲。在学习阶段先后得到何丽香、于惠兰、崔军淼、汤良兴、冯少先等名师指导。
鄭芝庭在校时即活跃于舞台,积极参与学校音乐会并多次举办音乐会。如2008年郑芝庭毕业音乐会。 2007年郑芝庭、兵筱洁联合音乐会。 2004年郑芝庭、刘心琳【潜畅】晋级联合音乐会。并于2008年获卫武营全国音乐大赛大专社会组阮咸独奏第一名。
于新加坡工作期间也积极参与多项音乐会并担任独奏。如2019年【壹缕琴丝之太阳颂】新加坡首演高音阮与中阮协奏《日月歌》。 2015年举办【银弦芝音】联合音乐会。 2014年参与【柳琴‧阮咸音乐演奏诠释与教学论坛】于母校演出【国内外师生联合音乐会】,担任高音阮独奏《童年》。 2014年演出【阮咸和鸣】联合音乐会,担任小阮独奏《秋》。 2013年举办【心弦】联合音乐会。 2012年演出【Asian Waves:The Changing Face Of Asian】中阮与二胡独奏首演《Autumn Blues》。 2010年演出【阮咸一家亲】,担任中阮独奏《孤芳自赏》。 2009年【野蜂狂舞-杰出校友与南艺弹拨乐团】,担任小阮独奏《阿拉伯风格奇想曲》。
在从事演奏之余,芝庭也积极潜心于教学工作。于新加坡担任多所小学以及中学的华乐团弹拨指导老师,多次荣获新加坡教育部的奖项
- 冯翠珊
冯翠珊
冯翠珊为本地中阮演奏家。她在8岁时接触到了华乐世界,随后跟随哥哥的脚步加入学校的华乐团,并爱上了打击乐。一年后,因乐团在场音乐会上需要一个更稳健、更有节奏感的演奏员,为此有机会师从许金花学习阮。翠珊也因此在启蒙老师许金花的指导下,在中阮及柳琴的演奏技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翠珊于1985年加入人民协会青年乐团,师从已故演奏家杨培贤学习三弦。此次机会也促进了她对华乐的热忱。
翠珊1991年参加第8届全国华乐比赛,荣获公开组(综合组) 的三等奖。1992年参加首届全国华族器乐比赛,荣获公开组三等奖。1993年代表人协青年华乐团五重奏,参加第9届音乐比赛荣获第三名。1995年代表人协青年华乐团五重奏,参加第10届音乐比赛荣获第二名。
1997年加入新加坡华乐团为阮演奏家。1998年获新加坡华乐团奖学金前往上海音乐学院深造四年,以优越的成绩考入民乐系本科,主修中阮专业,师从著名柳琴和阮教授吴强,随后于2001年获得音乐学位。
1999年受邀在人协青年华乐团呈献的《筝阮齐鸣巾帼情》专场音乐会上担任阮独奏。2001年在新加坡华乐团呈献的《心园新声》专场音乐会上担任阮独奏。
翠珊也跟随新加坡华乐团出访中国、欧洲、韩国、马来西亚和台湾等地。
她坚信音乐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快乐,也喜欢和学生们分享她的音乐经历。目前在多所学校担任华乐团导师。
- 許民慧
許民慧
許民慧,现任新加坡华乐团中阮演奏家、新加坡阮咸印象室内乐团中阮首席和新加坡阮咸学会理事。2011年毕业于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后,年仅21岁的她就考入了新加坡华乐团。当时,民慧是华乐团里最年轻的演奏家。
民慧热衷于教学,她也受过专业训练,从2014年起,在新光学校教导自闭儿童学习阮。从2020年起,她也受委任为新加坡国家青年华乐团的阮导师。
音乐伴随着許民慧成长,八岁随徐宜平习阮。2005年,她获得中央音乐学院所颁发的中阮文凭。2006年起,师从新加坡华乐团阮首席张蓉晖。2011年获得南洋艺术学院音乐演奏学士学位,在校期间,曾获得2010年义安公司学士学位奖学金。
民慧是华乐比赛的常胜军,多次在各大比赛中获奖。2010年,她获得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主办的首届阮北京邀请赛青年专业组金奖,创造了本地中阮选手近些年赴国外参赛的最好成绩。2008 年,她获颁新加坡华乐比赛的中阮独奏公开组冠军。此外,民慧演奏风格自然,技巧娴熟流畅,颇受好评。
- 梁名慧
梁名慧
出生于台湾桃园市,五岁学习钢琴、七岁学习柳琴,十岁登台表演并于十三岁开始接触中阮。毕业于国立台湾艺术大学中国音乐学系研究所(2023)、大学部(2021),师事柳琴、中阮演奏家、教育家陈崇青教授。同年进入新加坡华乐团担任中阮演奏家。 2017年毕业于中央大学附属中坜高中音乐班,师承、启蒙于杨杰儒老师。亦曾师事陈子涵老师。
在学期间积极参与校内、外活动,包括每年定期于国家音乐厅进行的系展公演,并入选新秀于国家演奏厅担纲主奏演出、学院国乐团、小巨人丝竹乐团以及职业乐团的兼任工作等,演出足迹遍及台、陆和墨西哥等地。
获奖和展演、录音作品无数,包括2017年及2019年荣获台湾区全国音乐比赛高中组柳琴和中阮项目双料特优冠军;2023年9月参加桃园市国乐团器乐大赛《筝声阮语会知音》中阮演奏获得最佳人气奖;2023年4月入选NCO《吴侬阮语》中阮器乐大赛复赛。 2019年担任台艺弹拨乐展《琴人旅程》音乐会协奏,演出《萝蕾莱》;参与台北市立国乐团2022及2023年卢亮辉《春夏秋冬》专辑录音、专辑2录音;2021和2023年于国立台湾艺术大学举办学士及硕士毕业独奏会,于台湾首演柳琴、中阮、钢琴三重奏《西班牙舞曲》广受好评。目前除了专职演奏工作,也从事钢琴、中阮、柳琴以及音乐基础科目(视唱、听写、乐理)之教学。
- 饒思銘
饒思銘
饶思铭,新加坡华乐团阮演奏家,新加坡阮咸印象室内乐团中阮兼大阮首席,新加坡阮咸学会副秘书。
思铭师从著名中阮演奏家,新加坡华乐团阮声部首席张蓉晖,毕业于南洋艺术学院,获颁英国皇家音乐学院联合中国中央音乐学院的一等荣誉学士文凭。多次在各大比赛中获奖。曾在2010年新加坡全国华乐比赛(现称新加坡华乐比赛)中,荣获中阮公开组冠军,于获奖音乐会上,与新加坡华乐团合作演出《云南回忆》第三乐章。同年,思铭获得中国民族管弦协会在北京举办的首届阮咸国际大赛,青年专业组银奖,并代表阮咸印象室内乐团,受邀参与了新加坡纳丹总统在北京出席的新加坡成立45周年及新中建交20周年文艺演出。
2017年,思铭受邀到阿姆斯特丹音乐学院(Conservatorium van Amsterdam)举行演奏会,与交响乐团Symphonic Winds 合作演出中阮协奏曲《云南回忆》。2018年,参与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的华族室内乐计划,于艺术中心吟诵工作室举办《展望》音乐会。同年,思铭收到来自迪士尼的邀请,为电影《花木兰》录制配乐 。2019年,于台北国家两厅院成功举办首场个人音乐会。2020 疫情期间,思铭受邀为好莱坞电影 “Songbird” 录制音乐。
除了专注乐团工作以外,思铭也经常与各界艺术团体交流合作演出,多次担任独奏与重奏,曾出访欧洲,中国,印尼,台湾香港等地,思铭曾是鼎艺团、新加坡国家青年华乐团和新加坡阮咸印象室内乐团的创团成员,是新加坡青年演奏家中的活跃分子,以教导和启发下一代阮乐爱好者而自豪,在教育和传承中不遗余力。
思铭热爱华乐,常常善用各种媒体平台推广华乐之美,以崭新的角度丰富了华乐演奏家的身份,成为当今备受瞩目的,深受大家喜爱的青年阮演奏家。
大阮
- 曾靖文
曾靖文
曾靖文毕业于南洋艺术学院与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及中央音乐学院联办的音乐荣誉学士学位课程,是一名新加坡土生土长的青年阮演奏家。靖文于2023年加入新加坡华乐团,担任大阮演奏家。靖文师从新加坡华乐团阮声部首席张蓉晖和大阮演奏家景颇,同时也向新加坡华乐团弹拨声部长黄桂芳与著名三弦演奏家张念冰学习三弦。
曾靖文是新加坡华乐室内乐团鼎艺团的创团成员之一,也曾加入过新加坡国家青年华乐团及阮咸印象室内乐团等多个本地华乐团体,拥有娴熟的演奏技巧和丰富的演出经验。2011年与鼎艺团首演由著名指挥林曜执棒的双阮协奏曲《白梅》,并随鼎艺团荣获2011年第28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海内外江南丝竹邀请赛的银奖,以及2009年兰戈伦国际威尔斯诗人与音乐家节民族器乐比赛的冠军。2010年荣获全国华乐比赛中阮独奏公开组第二名,并在同年担任鼎艺团弹拨乐声部首席。
曾靖文于2018年考入中国苏州民族乐团,于2019年随团前往欧洲巡演,深受好评,并在2021年荣获奥地利音乐剧院“国际交响乐团奖”。除了丰富的乐团演出经验,曾靖文也十分重视培养下一代,希望能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及表演经验传授给更多学生。
- 景颇
景颇
景颇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先后师从宁勇、苗晓芸以及魏蔚,并得到林吉良、张鑫华的指点。潜心深造、博采众长,全面和系统地掌握了小阮、中阮与大阮的演奏技法。
曾荣获“国际华夏民族器乐大赛”阮专业组优秀演奏奖;1997年考入中国歌剧舞剧院民族乐团。曾录制《袍修罗兰》阮咸套曲个人专辑。2005年考入新加坡华乐团,担任大阮兼中阮演奏家。现为中国音乐学院阮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
竖琴
- 梁帼婷
梁帼婷
梁帼婷,现任新加坡华乐团竖琴手,为首位在新加坡专业乐团中获得永久职位的新加坡竖琴手。
帼婷毕业于英国伦敦市政厅音乐及戏剧学院(Guildhall School of Music & Drama, London),其学费获得新加坡国家艺术委员会、Leverhulme信托和D'Oyly Carte慈善信托基金的慷慨赞助。她还获得了音乐治疗硕士学位,并于2011年至2012年获得市政厅音乐及戏剧学院的奖学金。
她获得多项国际荣誉,在伦敦小交响乐学院、太平洋音乐节和2009年Franz Josef Reinl比赛都获有一席之地。她还获颁皇家爱乐协会(Royal Philharmonic Society)的巴比罗利爵士纪念基金会奖(Sir Barbirolli Memorial Foundation Award)。她曾到东京三得利音乐厅、伦敦的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Royal Albert Hall)和皇家歌剧院(Royal Opera House)进行国际演出。
身为一名炙手可热的室内乐与交响乐演奏家,帼婷时常往返欧亚两洲。她是备受好评的现代音乐团体Octandre Ensemble(英国)的主竖琴手,曾登上英国广播公司第三电台(BBC Radio 3)。帼婷曾征选皇家利物浦爱乐乐团(Royal Liverpool Philharmonic Orchestra)的首席竖琴手,并与伦敦小交响乐团(London Sinfonietta)、LSO室内乐团(LSO Chamber Ensemble)、伯恩茅斯交响乐团(Bournemouth Symphony Orchestra)、南岸交响乐团(Southbank Sinfonia),伯克利乐团(Berkeley Ensemble),Riot乐团(Riot Ensemble),Hermes Experiment和德国MusikFabrik合作演出。
帼婷吸引各种风格听众的能力,是她身为独奏音乐家的独特之处。她最近一次协奏曲演出是在2018年,于河内歌剧院。帼婷定期为Play with Mozart(新加坡)和Bach to Baby(伦敦)的表演演出。她曾是英国表演平台Live Music Now和Concordia Foundation的成员。
古筝/打击
- 许徽
古筝副首席
许徽
许徽自幼学习古筝,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师从郭雪君副教授。同时师从杨茹文教授学习打击乐,并参与组建上海打击乐团。在校期间连续四年获得人民奖学金。现任新加坡华乐团古筝副首席兼打击乐演奏家。同时也是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古筝导师,新加坡琴筝协会理事。
许徽曾获第二届海内外江南丝竹比赛一等奖,上海市少儿古筝比赛一等奖。两次获得华东地区少儿民乐比赛一等奖。1995年,获得中国文化部群星奖银奖。
许徽演出过《枫桥夜泊》,《落梅风》, 《孔雀东南飞》,《大漠风尘》,《山水》, 《敦煌唐人舞》,以及《三字经随想曲》 等多首古筝协奏曲,也曾在滨海艺术中心举办过三场个人古筝音乐会。许徽出访过欧、美、亚多个国家和地区,与陈其刚,瞿小松,杨立青等多位知名作曲家、音乐家合作,获得高度评价。
在教学方面,许徽也有相当亮眼的成果, 她的学生们屡次获得新加坡华乐比赛 (前称全国华乐比赛),南洋国际音乐大赛,以及其他海外比赛多个组别的各种奖项。
古筝副首席
吹管乐器
笛子
- 曲笛尹志阳
笛子首席
声部长(吹管与打击)
尹志阳
尹志阳八岁跟随父亲开始学习小提琴和笛子,之后师从沈阳音乐学院教授孔庆山和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张维良。1991年从中国音乐学院毕业后,在中央歌舞团担任独奏演员。1997年10月加入新加坡华乐团,担任笛子演奏员,现任笛子首席。吹管及打击乐声部长。他也是沈阳音乐学院的客座教授。
1989年,尹志阳在全国 “山城杯” 器乐比赛中获得优秀演奏奖,1992年在中央歌舞团选拔中获得第一名。1988年,尹志阳与中央乐团在北京首次演奏了台湾作曲家马水龙的梆笛协奏曲。他的演绎获得了一致好评。1990年在北京音乐厅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深受好评。1994年担任首届北京中小学生器乐比赛评委,为音乐教育做出贡献。
他还制作了笛子演奏独奏专辑。尹志阳的演出足迹遍布中国、日本、越南、马来西亚、匈牙利、英国、法国、奥地利、希腊,韩国,台湾、澳门等地。他在新加坡艺术节和伦敦巴比肯中心的标志性表演《神曲》至今令人难忘。作为活跃的音乐会独奏、领奏的音乐家,他演奏过的作品包括《蝴蝶梦》、《刘三姐随想曲》、《鹰之恋》、《飞歌》、《雪意断桥〉、〈三节》和《苍》等等。2008年,他与新加坡交响乐团合作,演奏朱践耳的《第四交响曲》,大获成功。同年随新加坡华乐团小组赴英国盖兹黑德担任《阳关三叠》独奏。2009年亦随乐团赴英国爱丁堡艺术节担任独奏。2010年举办了他的师生音乐会。这些成功的演出,都显示了他出色的独奏演绎和卓越的艺术水平。
笛子首席
声部长(吹管与打击)
- 曲笛李浚诚
李浚诚
李浚诚九岁开始学习竹笛,师从邹伯强老师学习,并游学中国,曾得到李镇、刘森、曲祥等诸多老师的指点。2011年加入新加坡青年华乐团期间师从林信有老师,2012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师从张维良教授。2018年考入新加坡华乐团,现任曲笛演奏员。同年修读竹笛硕士,2021年获硕士学位。
2008年参加人民协会青年华乐团;2011年加入新加坡青年华乐团;2012年加入华夏民族乐团以及中国竹笛乐团;2014年加入精英华乐团 (大巴窑西民众俱乐部) 并担任笛子首席;2014年参与华夏民族乐团专辑录音。
2017年参加国际第六届中国器乐赛竹笛专业A组特金奖。在校期间,曾代表华乐团、学校、竹笛乐团于法国、德国、英国、日本、韩国、新加坡、香港、广州、桂林等地演出,并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中山音乐堂等多个音乐厅参与“大雅国风”、“远古的呼唤”等重要演出。与英国爱乐乐团在伊丽莎伯女王音乐厅合作,并与David Murphy、Joel Hoffman、福田辉久、西川浩平等多名优秀音乐家合作。
- 梆笛林信有
林信有
林信有是本地杰出笛子演奏家,华乐界不可多得之人才。他于1979年加入人民协会华乐团,现为新加坡华乐团笛子演奏家,以及笛子学会副会长。他多次代表新加坡出席中国、欧州、澳州、日本、香港、台湾、 西马、埃及等地的音乐活动,并担任独奏,极获好评。
林信有曾向俞逊发等多位中国笛子名家学习。1993年荣获新加坡国家艺术理事会奖学金,赴上海音乐学院进修,师从竹笛大师赵松庭,同年举行个人独奏音乐会并录制独奏专辑。
林信有的演奏技术娴熟、经验丰富、音色纯厚、甜美。不仅能掌握多种华乐吹管乐器,也考获皇家音乐学院之八级西洋笛演奏文凭。他曾三次应邀出任马来西亚全马华乐比赛评委。现任南洋理工学院、南洋初级学院、海星中学等的指导,为华乐普及教育贡献卓著。2020年,林信有担任第一届新加坡华乐比赛初赛的评委。
- 梆笛黄煒軒
黄煒軒
黄煒軒希望以独特的方式,将传统乐器笛子转变为诗意的躯体,在声音中寻找故事,并且不断探索和突破、发掘尚未开发的音乐表达途径。
黄煒軒几年前在新加坡艺术周参与了Path. 9项目,至今仍回味无穷。Path. 9是由多媒介艺术家黄晨晗(Boedi Widjaja)创作的艺术和声音装置作品。作品极具开创性,在2018年的新加坡艺术周吸引了不少观众前来体验。2019年,黄煒軒为本地短片《菩提》录制配乐。电影配乐由新加坡作曲人骆思卫原创,并在2019年全国青年影片奖中获得最佳原创音乐奖。2021年,黄煒軒首演了《望月怀远》。曲子由本地回响吹打团委任骆思卫创作,为一首笛子协奏曲。2023 年,他在伦敦皇家音乐学院首演了新加坡作曲家陈婷嫣创作的室内乐作品The Absence of。同年,他与视觉艺术家方舒颖合作,为她的作品《尘惦》配乐。该作品在 “电力站” 艺术之家(The Substation)所举办的艺术节上首演,随后于2024 年柬埔寨吴哥窟摄影节和研讨会上展出。
黄煒軒在2018年新加坡全国华乐比赛笛子公开组赢得了亚军。一向对华乐室内乐情有独钟的他也2020年和回响吹打团以乐团的形式一同参与新加坡华乐比赛,并赢得了冠军。2022年,黄煒軒与南艺华乐小组一起参加了新加坡华乐比赛,再次获得小组冠军。这些经历一再证明了黄煒軒对于音乐坚定不移的努力,以及长期的投入与热爱。
黄煒軒在导师尹志阳(现任新加坡华乐团笛子首席兼吹打乐声部长)的指导下,于2023年获得此学位由南洋艺术学院、著名的伦敦皇家音乐学院、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共同颁发的音乐(荣誉)学士学位。
2023年5月,黄煒軒加入新加坡华乐团,担任笛子演奏家。
- 新笛彭天祥
彭天祥
彭天祥是本地著名笛子演奏家。1983年加入人民协会华乐团,现为新加坡华乐团笛子演奏家。曾先后到过马来西亚、日本、泰国、美国、德国、中国、香港等地演出。
彭天祥于1986年受邀参加香港青年音乐营演出。1989年在新加坡艺术节与中国笛子大师俞逊发合作演出笛子二重奏,深获好评。同年在新加坡国家剧场信托局举办的民族管乐独奏会上呈献独奏。1991受邀到马来西亚吉打州,在马来西亚第二届全国中学华乐比赛大会上担任客卿独奏。1992年受邀到砂劳越,在华乐音乐营举办笛子讲座。同年也随吉丰华乐团到泰国参加泰皇后60大寿庆典,担任笛子独奏。彭天祥也于1998年随新加坡华乐团到中国三大城市:北京、上海及厦门巡回演出。并于2000年2月份随新加坡华乐团到台北,台中演出。
彭天祥于1993年荣获新加坡艺术理事会奖学金,并到上海音乐学院进修多项课程,师从笛子大师俞逊发。同时在上海音乐学院六十周年纪念音乐会中与上海电影乐团合作,担任客卿独奏。1994年随人民协会华乐团小组到德国演出。同年随吉丰华乐团到香港与香港爱乐中乐团合作演出,并以一首笛子协奏曲《鹰之恋》受到香港各报章的好评。
彭天祥现任多间中、小学、民众联络所、俱乐部及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华乐团的指导员。彭天祥的名字被收录在南京大学出版社的中国箫笛一书里。
- 新笛曾志
曾志
曾志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笛、箫专业,6 岁开始学习钢琴,10 岁开始跟随湖南省艺术学院教授王珏学习笛子。 如今,曾志已经掌握了笛子、箫、葫芦丝、巴乌等管乐器。
2002 年 8 月,他在首届中国民族音乐大赛中荣获最优秀奖。 2004 年,他考入中国音乐学院,师从笛箫教育家张维良。 此后,他曾在国家大剧院、北京音乐厅、北京保利剧院和故宫音乐厅演出。 2005 年,他加入了九音王子乐团,开始了职业生涯。 同年,他参加了凤凰卫视在故宫举办的纪念中秋电视节目《太和请柬》。 2006 年中央电视台 "梦想中国 "春节联欢晚会邀请他担任嘉宾,同年他还为中国戏剧《玩偶之家》录制了音乐。 2007 年,曾志加入中国音乐学院管弦乐团,先后在瑞士卢塞恩 KKL 文化艺术中心、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德国海德堡、卢森堡米兰和埃及亚历山大等地演出。 2008 年,他与英国龙剧团在英国的巡演获得了成功,此后他又在西班牙萨拉戈阿和英国纽卡斯尔演出。
2008 年,曾志加入上海合作组织,担任笛子演奏家。 2011 年,他在滨海艺术中心--海湾剧院成功举办了个人音乐会。 曾志录制了 2011 年新加坡国际中国管弦乐比赛的获奖作品《山民歌卡普里西奥》。 他曾在上海合作组织音乐会《音乐风光》、《休闲古典》和《台湾和声》中担任独奏,并在《山歌随想曲》、《苍》和《旋舞》中演奏。 他还接受了《联合早报》、FM88.3 和 958 Capital FM 的采访。
他目前是新加坡国家青年华乐团和新加坡多所学校的教师。 他还在何月斋古琴音乐艺术中心、新加坡莱佛士音乐学院任教,并担任华乐组合新月组合的队长。
笙
- 高音笙郭长锁
笙首席
郭长锁
郭长锁,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笙演奏家和指挥家,本科、硕士双学位。现担任新加坡华乐团笙组首席,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笙教员、狮城华乐团助理指挥,回响管乐团客座指挥。郭长锁1963年生于北京,自幼喜好音乐。九岁时师从吴兴水老师学习笙专业。郭长锁于1979年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师从林富贵。1982年进入中国音乐学院大学民乐系,随张之良学习。2019年赴中国音乐学院攻读指挥硕士学位。在校期间,曾代表中国音乐学院赴香港演出,受到好评。1986年,录取为中央民族乐团演奏员。曾随团多次出访了日本、新加坡、香港、澳门等国家及地区。于1997年中国文化部文艺专业考核中以高分名列吹打组榜首。同年下旬,加入新加坡华乐团担任笙演奏家,同时跟随指挥大师胡丙旭学习指挥。现为乐团笙部首席,是第一位录制关乃忠作品《孔雀》的演奏者,也是作曲大师刘文金作品《虹》和作曲家张晓峰《弄竽笙》的约稿人和首演者。
郭长锁在新加坡期间同时担任各中小学华乐团指二十年之久,在历年的华乐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广受好评和赞誉。郭长锁演奏风格细腻、技巧娴熟、音色甜美,赋予歌唱性。尤其对音乐的内在表现和处理,委婉细腻,追求人性内在之大美。
笙首席
- 高音笙王奕鸿
王奕鸿
王奕鸿毕业于文殊中学,在中学时期便开始接触华族乐器,原本学习笛子,后因对笙产生浓厚兴趣而转学習笙,从而与笙结下不解之缘。在启蒙老师黄国财及多位国内外老师的教导下,他博采众长,掌握了各特点,在演奏上也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1988年加入剧场艺术团华乐团成为笙演奏员。1993年加入职总华乐团成為首席笙演奏员并于同年6月加入新加坡武裝部队华乐团成为全职笙演奏员。
王奕鸿于1998年 9月随新加坡华乐团远赴北京、上海及厦门巡回演出。2000年 2月随新加坡华乐团赴台湾参加台北市传统艺术节演出。他也曾随多個乐团出访中国、埃及及马来西亚等地2000年7月与林向斌、陳乐泉及林惠龙联合呈献《牛犊》独奏音乐会并受好评。2003年6月受邀担任由教育部主办的全国中学华乐音乐营笙指导。他也经常以客卿身分参加业余团体的演出, 并多次在音乐会上担任独奏及领奏项目。
1997年考入新加坡华乐团成为笙演奏家至今。王奕鸿目前是静山空谷华乐团的笙及唢呐指导,同时也是多间中学及初级学院的管乐指导。 - 中音笙鄭浩筠
鄭浩筠
青年笙演奏家,现任职于新加坡华乐团。
鄭浩筠就读香港拔萃男书院期间开始习笙。2014年毕业于香港演艺学院,获颁授音乐学士(一级荣誉)学位,师承郑德惠主修笙及阎学敏副修中国敲击乐,亦曾获胡天泉、翁镇发及卢思泓等笙名家指导,多年来获奖无数,曾获颁授「醉人音乐奖学金」、「葛量洪奖学金」、「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奖学金」、「星展亚洲创意奖学金」等。2009至2014年间担任香港青年中乐团笙首席,多次代表乐团担任独奏、领奏及重奏,亦随团进行外访演出,当中包括2011年出访台湾彰化「2011当代国乐节」,与乐团演出笙协奏曲《天山狂想曲》。
2010年应邀前往日本「濑户内国际艺术节」作独奏及小组演出;2012年获香港电台第四台评选为「乐坛新秀」,并灌录音乐会节目及唱片;2014年5月于香港演艺学院举办「笙乐」毕业演奏会;2014年7月应邀于香港电台第四台「创艺汇新声」音乐会中首演多首本地作品;2010至2014年间,他更先后四次于香港演艺学院协奏曲比赛中获胜,与学院交响乐团演出多首笙协奏曲。2014年毕业后随即考入新加坡华乐团;2015年6月获邀于香港大会堂举办 「缱绻一笙」演奏会,同年9月于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举办「凤鸣笙乐」演奏会;2016年8月与新加坡华乐团于「挥洒青春」系列音乐会为笙协奏曲《七月》作新加坡首演;2017年3月获邀于耶鲁-新加坡国立大学学院举办笙乐演奏会;2018年5月获香港演艺学院邀请担任到访艺术家,与学院中乐团演出笙协奏曲《七月》;近年获邀于第50届香港艺术节举办个人专场音乐会。
移居新加坡后师承罗伟伦学习作曲及音乐理论,曾获新加坡华乐团、鼎艺团、 紫色交响乐团等团体委约创作。当中作品《屋檐下的孩子》更于2020年入选新加坡华乐团作曲工作坊,深得观众喜爱。
鄭浩筠同时担任新加坡国家青年华乐团导师、新加坡华乐总会青年部委员、新加坡笙协会荣誉理事及新加坡合笙乐团艺术指导。自2003年开始,他已联同不同乐团及音乐团体合作演出,足迹遍及多个国家及地区。
- 中音笙楊心瑜
楊心瑜
楊心瑜,台湾⻘年笙演奏家,曾任香港中乐团笙助理首席,现为新加坡华乐团中音笙演奏家。2021年加入新加坡华乐团,目前也在多所学校任职笙/唢呐指导教师。
从小对笙有着极大的热诚且以笙演奏为终身志业。在台湾师从黄胧逸。为学习最道地的传统经典笙曲,在双亲的大力支持下,几近走遍中国各地拜访所有笙名家学习,并为著名笙大师胡天泉在台湾的嫡传弟子。中学时期,便多次连获全台湾区学生音乐比赛、中华国乐协会笙独奏、黄钟奖等台湾重要比赛冠军。为深造笙演奏艺术,大学时考入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师从杨守成教授,并两度获得音乐学院奖学金。2006 年获邀与中国⺠族管弦协会《著名笙演奏家艺术精品系列》专辑录制,收录芦笙独奏曲《瑶家儿女唱新歌》。 2008年荣获中国⺠族管弦乐协会所主办北京首届笙演奏大赛银奖殊荣,以及文华艺术院校「少数⺠族特色乐器」芦笙铜奖, 2014年台湾国乐团举办绝世好笙音获得第一名及最佳舞台魅力奖。 2015-2016 年两次与香港中乐团演出笙独奏《群笙响起》《群笙再响》,均担任笙独奏及领奏。 2015 年,获邀与台湾国乐团演出簧的世界担任笙协奏《虹》,及首演笙与管风琴协奏曲 《簧》。 2018年,以独奏家身分获邀于香港中乐团与关迺忠,演奏《孔雀》笙协奏曲,同年获邀于台湾国乐团星聚点音乐会演奏笙与管风琴协奏《簧》。曾经合作过的乐团包括:北京广播⺠族乐团、北京中央⺠族乐团、香港中乐团、澳门中乐团,杨君风格掌握全面、技术熟稔,亦精通芦笙、葫芦笙、巴乌笙等多种少数⺠族乐器。 2022 与陈奕潍共同创作笙独奏曲《点线方圆间》由台北市立国乐团出版。
- 低音笙林向斌
林向斌
林向斌,新加坡华乐团低音笙演奏家、全职音乐工作者。涉略范围包括演奏、指挥、指导与作曲等。中学时期开始学习笙演奏,启蒙老师是黄国财先生。他也曾向李新桂、靳世义和丁怀成先生学习唢呐演奏。 15岁开始经常参与人民协会华乐团(新加坡华乐团前身)的演出。1996年加入人民协会华乐团成为全职乐员,1997年考入新加坡华乐团。
作曲方面也曾向潘耀田和陈灿汶先生学习和声。作品包括:《乌天蓝调》(吹打乐)、《鼓动的旋律》(2001国庆汇演)、《序曲2004》(2004年全民共乐)、《梦之峇厘》(合奏)、《夏·雨天》(弹拨、竖琴、大提琴六重奏)等等。2002年获得福建会馆文化奖学金到捷克参加指挥工作坊,向葉聰、Johannes Schlaefli、Kirk Trevor 等导师们学习指挥。
唢呐/管
- 高音唢呐靳世义
唢呐/管首席
靳世义
新加坡唢呐/管学会会长、新加坡华乐团唢呐/管声部首席,管子第一位演奏硕士。个人传略被《国乐典藏》 《华乐大典》收录。靳世义自幼显露音乐才华,曾师从张宝岭、刘凤桐、胡海泉、胡志厚、张计贵、曹建国。十二岁被中国电影乐团破格录取。1986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1992年以优异成绩获硕士学位,受聘担任这所著名音乐学府器乐系讲师。
从1989年至2000年间,相继在北京、新加坡、马来西亚举办专场独奏音乐会。作为独奏家,他曾受邀参加台湾传统艺术季、 韩国管乐艺术节演出,并获得全场最佳表 演奖。他也曾创作、编曲《西域梦寻》、《赞家乡》、 《天黑黑》 、《嘻哈乌节路》、《滨海湾之风》 、 《小白菜》、《家后》、《西出阳关》等多首唢呐管子曲。他和新加坡华乐团低音唢呐演奏家刘江在传统管基础上改良的新管 SINGuan, 己获得专利,并且已经在华乐团使用,获得了音乐界专家学者们很高的评价。
唢呐/管首席
- 高音唢呐常乐
唢呐副首席
常乐
常乐出生于山西太原一个唢吶世家,幼承庭训,自8岁开始已公开演奏。
2000年,常乐考入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先后师从著名唢吶演奏家王高林、侯彦秋、周东朝。在校期间曾担任中国少年民族乐团唢呐声部首席。2006年考入新加坡莱佛士音乐学院,师从新加坡华乐团唢吶演奏家刘江,并加入新加坡青年华乐团,担任唢呐声部首席。
2008年,常乐与新加坡华乐团合作,演奏了唢呐协奏曲《关中情》;翌年在新加坡青年华乐团室内乐音乐会中演奏唢呐曲《锯大缸》。
常乐曾在新加坡总统府为前总统纳丹表演,亦受邀参加新传媒《早安你好》的节目录制,并于《总统慈善-新加坡报业控股青年音乐会》中担任唢呐领奏。他也曾获伦敦音乐学院颁授华乐演奏文凭。
常乐于2013年加入新加坡华乐团,担任唢吶副首席。
唢呐副首席
- 中音唢呐李新桂
李新桂
李新桂于十三岁开始学习笛子,师从蓝营轩和杨秀茂。在中学时期就活跃于学校华乐团。1981年加入人民协会青年华乐团,因对唢呐有特别的喜爱,所以开始学习唢呐演奏。
1981至1985年期间,李新桂荣获全国音乐比赛笛子高级组和公开组的冠、亚、季军。1985年加入人民协会华乐团,成为全职唢呐演奏员。李新桂经常在音乐会上担任独奏,并获得好评。为了更深一层的学习唢呐演奏技巧,李新桂曾远赴北京向东方歌舞团唢呐演奏家吴卫学习。
1987年和1990年,李新桂独奏唢呐协奏曲《山西风情》和《欢庆胜利》,由福州会馆和人民协会华乐团协奏,深获好评。李新桂于1996年与王建华联合呈献一场唢呐与打击乐音乐会,极获佳评。
除了活跃于本地舞台上,李新桂也曾代表新加坡到马来西亚、香港、日本、法国及比利时等地演出。目前李新桂是多所中学的华乐团指挥。
- 中音唢呐孟杰
孟杰
孟杰生于河北唐山,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唢呐专业委员会新加坡理事,新加坡唢呐/管学会理事,新加坡青年华乐团艺术导师.受聘于新加坡多所名校担任唢呐指导和指挥。其个人成就被收录在华乐大典(唢呐卷).
14岁时跟随启蒙老师袁振平学习唢呐。随后考入河北省艺术学校,师从王鸿飞教授. 2006年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师从左继承教授,期间多次先后拜访名家陈家齐教授、刘柄臣老师和郝玉岐老师学习唢呐.
2006年加入新加坡华乐团后跟随乐团出访亚洲和欧洲多个国家。在音乐会中多次担任唢呐独奏和协奏,并先后在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举办了两场个人唢呐独奏音乐会。也曾受邀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唢呐专业委员会录制线上讲座,也受邀中国乐通天下网作为中国唢呐艺术展演推荐官举办线上音乐会.
- 次中音唢呐巫振加
巫振加
九岁起开始自学吹笛子。1979年加入国家剧场俱乐部华乐团,学习次中音唢呐演奏法。现为新加坡华乐团唢呐演奏家。曾获全国音乐比赛笛子公开组第一名(1981及 1982)。 1991年与翁凤梅联合呈献笛子与二胡独奏会。曾赴中国、文莱、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泰国、美国等地演出。
- 低音唢呐刘江
刘江
出生于中国山西太原,自幼随父学习唢呐演奏,一九九七年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曾先后得到刘柱喜、王高林、胡海泉、丁怀成、靳世义、郭雅志等老师的指导。
二零零五年一月加入新加坡华乐团,任职中音唢呐、低音唢呐演奏家。同时,也是新加坡多所初院、中学、小学及新加坡青年华乐团的声部指导老师。
- 管张硕
张硕
张硕,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师从著名管子教育家、演奏家胡志厚教授,学习管子专业。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秀,并且多次参加重要演出并担任独奏。他曾担任2014年王时民族管弦乐作品音乐会《管子协奏曲》独奏,参加第四届中国管乐周“刘文金管乐作品音乐会”担任独奏;2015年在“金磬吹打”北京音乐厅专场音乐会上担任管子领奏等。2013年随金磬吹打乐团获得“中国民族器乐民间乐种组合展演评奖比赛职业组优秀演奏奖(文化部主办最高奖)”以及2012年CCTV民族器乐电视大赛优秀奖。
张硕于2019年加入新加坡华乐团。
打击乐器
打击乐
- 巫崇玮
打击乐首席
巫崇玮
巫崇玮于2018年3月加入新加坡华乐团,成为该团的打击乐演奏家。而后在2022年10月正式担任新加坡华乐团打击乐首席一职。
他获颁Neville Wathen奖学金,并在David Hockings、吴欣怡、Matt Perry、Ralph Salmins等著名打击乐演奏家的指导下,于2016年获得伦敦皇家音乐学院(RCM)优等表演硕士学位。他在传统中国打击乐的独特经历,也让他有机会在皇家音乐学院的打击乐部门教授及演奏传统中国打击乐。在伦敦期间,他还曾与The Philharmonia、皇家爱乐乐团、音乐剧《摩城》和英国广播公司交响乐团(BBCSO)合作演出。他在英国广播公司演出期间,接受了2014-2015年BBCSO Pathway Scheme的专属培训。
崇玮在9岁上小学的时候,他加入由父亲巫振加所指挥的华乐团,第一次接触了中国打击乐器。一年后,崇玮在郭勇德先生的指导下,开始学习中国打击乐。在郭勇德的推荐下,他向新加坡华乐打击乐演奏家伍庆成学习西方打击乐。2007年,他获得国家艺术理事会授予的Georgette-Chen奖学金,在南洋艺术学院学学习西方打击乐。在新加坡交响乐团打击乐副首席Mark Suter的教导下,他于2010年获得音乐表演专业毕业证书,并在2014年以一级荣誉学位毕业于南洋艺术学院学与伦敦皇家音乐学院双学位课程。
对于音乐追求卓越的过程中,崇玮在本地音乐比赛中赢得了许多赞誉。2008年,他带领打击乐团“敲击交响”,在首届全国华乐比赛的打击乐项目中获得冠军。他也参加了2014年国际中国艺术节的打击乐大赛,并获得中国打击乐独奏项目的三等奖,以及西方打击乐马林巴独奏项目的一等奖。2017年,崇玮还获得全国印度音乐大赛(Mridangam公开组)三等奖。
作为一名活跃且广受欢迎的新加坡表演者,崇玮早在2007年与新加坡华乐团一起表演,并在2012年加入新加坡交响乐团。在2016年,他一度获得Arts Fission舞蹈公司的邀请前往墨尔本,在Mapping Melbourne 艺术节一起表演。2017年,他和二重奏搭档The Untouchables受邀到意大利和德国巡演,成为了Zappanale #28(弗兰克·扎帕音乐节)的节目亮点。2019 年,崇玮于几位新加坡华乐团的同事和新加坡网红华乐组合 “MUSA” 组成了“新月MUSA”乐团,受邀代表新加坡参加由广东卫视、山西卫视联合制作的大型原创中国经典音乐竞演节目《国乐大典》。
在2022年,崇玮与4位乐团同事代表着新加坡到纽伦堡的"Klassik Open Air"音乐节演出,吸引了约7万5千名观众。崇玮也是本地吹打乐团《回响》的首席以及创始人之一。《回响》团是新加坡唯一的专业吹打乐团,这群年轻的音乐家一路以来已摘下多个奖项。身为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的校友,他们拥有共同目标;就是致力于推广不同类别的音乐,带领乐团探索无限的可能。对于传统艺术,他们怀着一颗炽热的心,这份热忱是他们感染听众和观众的源动力。
崇玮也是国际打击乐品牌 Innovative Percussion 以及本地鼓乐品牌 Pantheon Percussion 的代言人。
打击乐首席
- 陈乐泉
副首席
陈乐泉
陈乐泉毕业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并持有音乐教育荣誉学士学位。他除了是新加坡华乐团全职打击乐员外,也是许多学校的的导师。
陈乐泉曾向Nexus的组员,如Russell Hartenberger和 Robin Engelman,Beverly Johnston (独奏家) ,John Rudolf(多伦多交响乐打击乐首席) ,John Brownell(北约克交响乐打击乐首席) 及Gregorz Markewicz(前新加坡交响乐定音鼓手)学习。自幼,陈乐泉便活跃于乐坛,曾经参与过的本地乐团包括新加坡交响乐团、新加坡武装部队华乐团、新加坡歌剧院管弦乐团、新加坡交响打击乐组。他在加拿大与美国时曾参与的乐团有北约克交响乐团、仕加堡爱乐团、多伦多管乐团、西川浩平室内乐组、多伦多大学交响乐团、多伦多大学打击乐组。
陈乐泉也向Ivars Taurins和Ormsby Wilkins学习指挥。在加拿大陈君受邀在“新音乐节”指挥当地的打击乐小组,深受好评。他现在是多间学校铜乐队的指挥。陈乐泉也积极推广打击乐的普遍性。他参与了2001“全国击乐节”的筹备工作,以培养有潜力的年轻打击乐手。
副首席
- 許文俊
許文俊
許文俊,新加坡打击乐演奏家,曾被《海峡时报》 誉为同辈中最有潜力的音乐家之一。文俊于 2022 年加入新加坡华乐团,担任打击乐演奏家。现任摩尔斯打击乐团创意总监、新加坡华乐总会青年部主席、新加坡打击乐协会秘书长、及南洋艺术学院和新加坡武装部队的打击乐教师。
許文俊自幼学习钢琴与钢琴,由扬琴教育家魏砚铭启蒙且精心栽培。2010 年考入南洋艺术学院西洋打击乐系,并获英国皇家音乐学院音乐学士学位。随后获全额奖学金前往纽约曼尼斯音乐学院修读硕士学位。文俊在 2022 年新加坡国际艺术节与柏林爱乐乐团合作演出。此外,他也曾受邀为欧洲室内乐团、新加坡交响乐团、马来西亚爱乐乐团、四川交响乐团担任打击乐手,并曾在获得格莱美奖的俄耳浦斯室内乐团担任实习团员。
文俊非常重视打击乐的发展和创新,并积极推广现代打击乐的创作,至今已委约并首演了超过 40 部包括独奏、重奏、室内乐等不同类型的新作品。文俊成立的摩尔斯打击乐团已举办过多场演出,与多位本地作曲家合作,积极推广本地原创作品及新加坡文化,打造属于自己的声音,至今已委约了 9 首打击乐作品。
文俊也是打击乐国际品牌 Freer Percussion 的代言人。 - 伍庆成
伍庆成
伍庆成在1997年加入新加坡华乐团,现任乐团打击乐及定音鼓手。12岁加入中学的步操乐队,开始他的训练。1986年加入新加坡青年乐团,师承Lim Meng Keh,Mark De Souza及定音鼓首席Grzegorz Markiewicz。伍庆成在1987年获得乐团指挥朱晖邀请,以自由业者身份加入新加坡交响乐团。
在1989年及1990年,伍庆成非常荣幸成为亚洲青年乐团首批打击乐手之一,并在乐团指挥Yehudi Menuhin的带领下参与演出。伍庆成在新加坡交响乐团任职期间,获得乐团指挥林曜颁发两届最佳打击乐手奖。他曾是国家青年打击乐节的主席。
作为一位积极学习及涉略广泛的打击乐教育家,伍庆成出席无数的定音鼓大师级的研习班,包括Cloyd Duff(2008年),Alan Abel(2012年)及亚细安乐团与乐队音乐工作坊,以丰富他在打击乐及乐团音乐编写的知识。他深信学以致用。目前,他是数个曾获奖的华乐团及乐队的教练。从2003年至今,他也是新加坡青年华乐团的打击乐导师。
- 沈国钦
沈国钦
沈国钦出生于上海,1978年考入上海民族乐团学馆。师从扬琴名家周惠、丁言仪。后又随薛宝伦、李民雄学习打击乐演奏。1981至1997年担任上海民族乐团扬琴和打击乐演奏家。曾获第一届江南丝竹比赛一等奖。在第六届“上海之春”演奏比赛中获得二等奖。1997年加入新加坡华乐团,担任打击乐演奏家。
- 张腾达
张腾达
于1997年加入新加坡华乐团为打击乐演奏家,先后随团到欧洲和中国多个城市巡演,并参与多个大型艺术节活动。他拥有英国皇家和伦敦音乐学院文凭,曾在2007年受委任为国庆庆典打击乐指导,目前也是中国打击专业协会会员。
- 伍向阳
伍向阳
伍向阳原是上海青年打击乐演奏家,自小随父学习打击乐和钢琴。毕业自上海音乐学院 师从李民雄和薛宝伦。曾任江西省歌剧舞剧院和上海歌剧舞剧院打击声部首席。现为新加坡华乐团打击乐演奏家。1992年在海内外江南丝竹大赛中获第二名,1993年在台湾“东南亚大学生原创音乐”大赛中获创作和演奏第一名并于同年赴台湾交流演出。于1998年随新加坡华乐团赴北京、上海及厦门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