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浏览新加坡华乐团的教育乐谱收藏,方便免费获取高质量的乐谱。新加坡华乐团委约的6首本地受欢迎作品的简化版本,现已出版,旨在推广本地创作,让教育机构及业余团体能轻松使用并免费演出。
有资格免费使用的团体包括:小学、中学及大专院校的华乐团;社区中心所属乐团,或其他非专业性质的乐团。不属于上述类别的乐团,使用这些作品需支付一定费用。

海上第一人 – 郑和: 海路
海上第一人 – 郑和: 海路
免费提供
原作是一部以多元艺术形式结合的大型华乐交响史诗,在郑和下西洋六百周年纪念之际,于新加坡艺术节2005 首演。 交响音诗是改编自其中的第三乐章,以纯华乐合奏的形式呈现。此作品于2006 年新加坡国际华乐作曲大赛荣获荣誉奖。
海路 - 乐曲分成五个段落:《庆典》,《启航》,《海路》,《暴风云》和《下锚》。表现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七下西洋的伟大壮举。
罗伟伦作曲
编制:
梆笛,曲笛,高音笙,中音笙,低音笙(选修),高音唢呐,中音唢呐(选修),扬琴,柳琴,琵琶,中阮,大阮,古筝,定音鼓,5打击乐(I: 吊镲,三角铁,小钹,II: 大锣,低锣,III: 大堂鼓,IV: 小堂鼓, V: 铝板琴,小锣),高胡,二胡,中胡,大提琴,低音提琴
时长:
8'

同乐会
同乐会
免费提供
盖尔语 'Ceilidh' 的读音为 Kayley,原指社交性的访问活动,现在也经常指为音乐会或者舞蹈和社交聚会, 也被解作为数百人或以上的公众集会。 这首乐曲本来是为了民间的小提琴(与小提琴性制相同,但演奏方法不一样)与华乐团所创作并命名为 《自由的小提琴手》,现在的版本是专门为华乐团所修改,成为一首华乐团协奏曲。乐曲取材自多首苏格兰、 爱尔兰或英格兰北部的民间歌曲,演奏的音调多为自然的五声音阶,让人既熟悉又陌生。
它们大多数是 舞蹈曲调、里尔舞与吉格舞包括《尤伊斯特流浪歌曲》、《纺织工你应该去》、《给你爸爸的舞蹈》、 《利瓦伊斯新娘歌曲》、《高原上的男孩》。这些曲调被混合在一首踢踏舞的串烧乐曲里面,直至哀怨的 慢板乐段。 这个在乐曲中间的慢板段落却是取自一首美丽的曲调《噢!酸溜溜的就是我》。因为爱的离开所以感到伤感, 它的现代版本就是《广阔的水》。
末段的快板以进行曲式开始,然后演化成自由的咆哮叫声,所有在乐曲里用过的音调都会听到,像是聚会中 的喧闹和扰攘,最后出现《噢!酸溜溜的就是我》,变成一阙颂歌。
埃里克•沃森作曲
编制:
梆笛 I II(I兼小笛),曲笛 I II,新笛(选修),高音笙,中音笙,低音笙(选修),高音唢呐,中音唢呐,次中音唢呐(选修),低音唢呐(选修),高音管(选修),扬琴,柳琴/高音阮,琵琶,中阮,三弦(选修),大阮(选修),古筝,竖琴(选修),定音鼓,4打击乐(I: 小军鼓,II: 大军鼓,三角铁,III: 铃鼓,吊镲,IV: 吊镲,铝板琴,木琴,钢片琴),高胡,二胡(I, II),中胡,大提琴,低音提琴
时长:
8'

草原狂想
草原狂想
免费提供
这首作品取材于内蒙古民歌 - 牧歌。引子深厚豪放,由中胡模仿蒙族特色乐器 - 马头琴,为乐曲拉开序幕。之后,牧歌的主旋律先后以独奏或合奏的形式呈现,时而抒情时而狂放,描绘出大草原的壮丽风光。乐曲的结尾,犹如远去的歌声,令人回味冥想。
这个简化版的改编乐谱,融合了以上几个版本的元素,并采用比较简单的编配方式,希望优美的牧歌音调,能在更多的乐团中奏响。
罗伟伦,陈家荣作曲, 罗伟伦改编
编制:
梆笛,曲笛,高音笙,中音笙,高音唢呐,中音唢呐,扬琴,柳琴,琵琶,中阮,大阮,定音鼓 (兼卡巴萨),5打击乐(I: 吊镲,风铃,II: 木鱼,沙槌,III: 手鼓,小军鼓,IV: 大堂鼓,V: 铝板琴),高胡,二胡,中胡,大提琴,低音提琴
时长:
6'

青年序曲
青年序曲
免费提供
乐曲介绍 这是一首为新加坡青年华乐团首场音乐会而写的序曲,于2004年首演。乐曲以轻快的引子开始,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其中包括四个不同风格的音乐素材,来配合新加坡多元文化的特色,展示青年人的活力、热情与浪漫的情怀。同时,作为抛砖引玉,为接下来的精彩节目掀开序幕。
《青年序曲》简化版,在乐队编制、作品的曲长、个别段落的织体等方面做了调整与修改,希望适合更多不同规模的乐队演奏。
作曲家: 罗伟伦
编制:
梆笛,曲笛,高音笙,中音笙,高音唢呐,中音唢呐,扬琴,柳琴,琵琶,中阮,大阮,定音鼓,6打击乐(I: 大钹,II: 大堂鼓,III: 三角铁,IV: 木鱼,V: 木琴,VI: 铝板琴),高胡,二胡,中胡,大提琴,低音提琴
时长:
8'

王子与狮子
王子与狮子
免费提供
据《马来纪年》记载,在十三世纪,一位名叫山尼拉乌它马的王子,带领妃子和大臣出海游玩。途中突然狂风大作,水手们奋力博斗,但都无法摆脱险境。在危急关头,王子下令将王冠抛落海中,风浪竟奇迹般地平静下来。大船由水中升起,并顺利地来到了荒凉的淡马锡小岛。
王子率众在岛上狩猎, 看见一只酷似狮子的猛兽, 认为此乃吉祥之征兆。于是将该岛命名为狮子城(Singapura),建立了信柯补罗王朝。这个王朝,一共传了五世,并成为一个繁荣的商业聚集地。
乐曲分为五个小段:引子,出巡,风暴,狩猎以及信柯补罗王朝,以幻想的手法,叙述这个美丽的传说。
作品由新加坡华乐团委约,于2003年《南洋音乐之旅》音乐会上首演,之后,根据音乐会的需要,曾做过多个不同的改编版本,其中一个是加长的舞蹈版(曲长30分钟),在2012年《壮丽狮城》音乐会首演。
这个新的简化版《王子与狮子》,把17分钟的曲长浓缩到8分钟以内,同时在乐队编制、个别段落的织体及演奏技巧等方面,做了相应的调整与修改,希望适合更多不同规模的乐队演奏。
罗伟伦作曲
编制:
梆笛 I II,曲笛,高音笙,中音笙,高音唢呐,中音唢呐,扬琴,柳琴,琵琶,中阮,大阮,定音鼓,5打击乐(I: 大堂鼓,II: 马来鼓(或康加鼓),III: 风锣,吊镲,IV: 木琴,V: 钢片琴),高胡,二胡,中胡,大提琴,低音提琴
时长:
8'

芬芳的交响
芬芳的交响
免费提供
乐曲介绍 “若鲜花与树木也能说话,那就让我们想像它们所能诉说的故事。”在这想法的激励下,作曲家决定通过自己的音乐作品诉说植物群的故事。
这首乐曲是通过一系列由植物启发的心里图像进行概念化,而听众可选择由此视化此曲。由新加坡作曲家冯国峻作曲,《芬芳的交响》里所展现的主要图像包括:开场时出现一幅地面广阔的牧区,花朵与枝叶随之在风中共舞,但一场突如其来的热带雷暴使此地进入画面凌乱的状况,而坚强的花朵重生后,再次恢复高贵与美丽的原貌。
若鲜花与树木也能说话,它们也许会告诉你自己是如何在不断变化的园景中一成不变、展示它们多年来的实力和坚韧,以及与你分享它们每场暴雨后和每个春季时如何百花齐放,百花结果。
此曲在2018年7月21日新加坡国家青年华乐团15周年音乐会上首演。
冯国峻作曲
编制:
梆笛,曲笛,新笛,高音笙,中音笙,低音笙(选修),扬琴,柳琴,琵琶,中阮,大阮,4打击乐(I: 三角铁,风铃,雨声器,II: 吊镲,雷板(或雷鼓),III: 钢片琴,吊镲,IV: 铝板琴),竖琴(选修),高胡,二胡 I II,中胡,大提琴,低音提琴
时长:
7'
如需获取分谱,请发送邮件至 aa@sco.com.sg
欢迎浏览新加坡华乐团精选乐谱,所有乐谱均可付费租借,方便各界演出使用。此次南洋乐谱汇集2006、2011及2015年新加坡国际华乐作曲大赛的15部获奖作品,每首作品皆展现独特的创作主题与音乐风格,彰显当代华乐创作的多元与魅力。

狮城漫步
狮城漫步
为华乐团创作
乐谱租借
新加坡多元种族的文化给作曲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带着浓郁中国南部文化的现代化大都市气息,对于出生在福建南部但成长于非福建文化大都市的上海作曲家有着强烈的吸引力。 乐曲着重描写朝气蓬勃的现代都市气息和精致典雅、丰富多姿的南洋风情,并融合中华传统文化由景生情、情景交融的意境。作曲技法上不拘一格地使用中国南部音乐元素与西洋现代、古典、浪漫等多种手法相结合, 也尝试借此来体现新加坡的多样化以及内在精神。
此作品荣获2011 年新加坡国际华乐作曲大 赛创作第一奖。
谢湘铭作曲
编制:
梆笛I II,曲笛,新笛I II,高音笙I II,中音笙,低音笙,加健高音唢呐I II,中音唢呐,次中音唢呐,低音唢呐,扬琴(2),柳琴(2),琵琶(4),中阮(4),大阮(2),古筝(2),定音鼓,4打击乐(大军鼓,板鼓,II: 吊镲,碰铃,低音木鱼,III: 小军鼓,铃鼓,钢片琴,小钹,小堂鼓,IV: 乐鞭,中钹,小锣,大锣,西洋镲),高胡,二胡I II,中胡,大提琴,低音提琴
* 括号内的数字为推荐演奏人数
时长:
11'

海上第一人 – 郑和: 海路
海上第一人 – 郑和: 海路
为华乐团创作
乐谱租借
原作是一部以多元艺术形式结合的大型华乐交响史诗,在郑和下西洋六百周年纪念之际,于新加坡艺术节2005首演。交响音诗是改编自其中的第三和第六乐章,以纯华乐合奏的形式呈现。
- 海路 - 乐曲分成五个段落:庆典,起航,海路,“暴风云”和下锚。表现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七下西洋的伟大壮举。
- 海誓 - 曲笛主奏的引子,淡淡地勾画出一幅热带风光的图画。引子过后,强烈而热情的音乐,重现了苏丹与中国公主的婚礼上,载歌载舞的欢乐场面,以及这一对异国情侣海誓山盟的动人情景。
此作品于2006年新加坡国际华乐作曲大赛荣获荣誉奖。
罗伟伦作曲
编制:
I: 海路
梆笛 I II,曲笛 I II,新笛 I II,高音笙,中音笙,低音笙,高音唢呐 I II,中音唢呐 I II,低音唢呐,低音管,倍低音管,扬琴,柳琴,琵琶,中阮,大阮,8打击乐(I: 定音鼓,II: 镲,三角铁,木鱼,板鼓,III: 小钹,马来鼓,马来锣,IV: 小锣,低锣,低锣, V: 大堂鼓,VI: 小堂鼓,VII: 铝板琴,VIII: 云锣),高胡,二胡,中胡,大提琴,低音提琴
II: 海誓
梆笛I II,曲笛I II,新笛I II,高音笙,中音笙,低音笙,高音唢呐I II,中音唢呐I II,次中音唢呐,低音唢呐,低音管,倍低音管,扬琴,柳琴,琵琶,中阮,大阮,三弦,6打击乐(I: 大堂鼓,II: 马来鼓,III: 铃鼓,,马来锣,IV: 甘美兰锣,V: 铝板琴,VI: 云锣),高胡,二胡,中胡,大提琴,低音提琴
时长:
19'

狮舞弄清韵
狮舞弄清韵
琵琶协奏曲
乐谱租借
广东的南狮技艺精湛,高超的桩功更引人屏息。此曲就以狮艺作为背景题材,并以音乐来描绘狮艺中的不 同元素。 全曲旋律素材皆来至广东音乐《醒狮》一曲。经拆解后再以华乐中传统的作曲方式,「放慢加花」 及「旋律润饰」等手法,来重构及谱写乐段。当中亦以琵琶的传统曲式作为框架。
揉合了文曲及武曲的色 彩之余,全曲也有着「起、承、转、合」的结构,务求将华乐中不同的元素共冶一炉。全曲共分十二段:初醒、 点睛、出洞、上山、巡山、舞柱、上桩、越桩、采青、叩别、升天、回吼。此作品荣获2015年新加坡国际华乐 作曲大赛创作大奖第一奖。
冯迪伦作曲
编制:
梆笛I II(I 兼小笛),曲笛,新笛I II,高音笙I II,中音笙I II,低音笙,加健高音唢呐I II,中音唢呐,低音唢呐,中音管,低音管,倍低音管,扬琴(2),琵琶 (4),高音阮(2),中阮(4),大阮(2),古筝,定音鼓,7打击乐 (I: 管钟,风锣,木琴,铝板琴,II: 云锣,铝板琴,III: 大堂鼓,弹音琴,小/大风铃,IV: 吊镲,大小拍颤器,大堂鼓,小堂鼓,小/大玻铃,V: 板鼓,弹簧鼓,拍板,狮钹,低音木鱼,小/大木铃,VI: 大军鼓,狮钹,高音木鱼,西洋镲,VII: 拍板,狮吼鼓,低音锣,高边锣,低音磬),琵琶独奏,高胡,二胡,中胡,大提琴,低音提琴
* 括号内的数字为推荐演奏人数。
时长:
12'

梦亭
梦亭
为华乐团创作
乐谱租借
Bale Bengong 是在印尼的巴厘岛上能常见的一种传统亭子。Bale Bengong 翻译成“沉思屋”的意思。Bale Bengong 周围宁静的环境让人迷失在自己发白日梦的想像中。各声部长音重叠给音乐铺垫如在沉思中的气氛,同时利用音量的变化升华出各种音质与和声。主题的扩张是利用换置基本旋律的重音, 自然生成和声与复调的原理创作的。从熟悉的题材创造新鲜的听觉经验。
此作品荣获2015 年新加坡国际华乐作曲大赛新加坡青年作曲家奖。
周俊安作曲
编制:
梆笛,曲笛I II,新笛I II,高音笙I II,中音笙,低音笙,高音唢呐,中音唢呐I II,高音管,低音管I II,倍低音管,扬琴(2),柳琴,琵琶,中阮,大阮,竖琴,定音鼓,云锣,铝板琴,高胡,二胡,中胡,大提琴,低音提琴
* 括号内的数字为推荐演奏人数。
时长:
7'

开台
开台
乐谱租借
Buka Panggung(开台)的乐曲动机来自马来皮影戏的开台仪式,这是传统马来皮影戏演出前的巫师祭拜舞台仪式。
在音乐织体中,我强调了复音分层,利用连锁交错(interlocking style)演奏手法即,把一些节奏与旋律中各片断分配给不同乐器。乐曲开始的领奏乐器是低音唢呐,它模仿了低沉、沙哑的巫师祭拜舞台时所朗诵的咒语声。
音乐从缓慢节奏开始,随着发展,音乐的紧张度逐渐增强,直到音乐的高潮点,意味着巫师在马来皮影戏的开台仪式中的迷狂状态。最后气氛逐渐平息下来,舞台也得到净化。
此作品荣获2006 年新加坡国际华乐作曲大赛创作大奖三奖。
余家和作曲
编制:
2梆笛(I兼小笛),曲笛,2新笛,2高音笙,中音笙,低音笙,2高音唢呐,中音唢呐,次中音唢呐,低音唢呐,扬琴,柳琴,琵琶,中阮,三弦,大阮,定音鼓,3排鼓,大堂鼓,三角铁,吊镲,马来乳锣,大军鼓,木鱼,铝板琴,铜鼓,管钟,低音锣,高胡,二胡,中胡,大提琴,低音提琴
时长:
9'

圆来缘去
圆来缘去
此曲为介绍香港圆玄学而创作
乐谱租借
圓玄學院是香港的宗教聖地,寺院的思想內容廣博且形式多樣,兼容儒、道、佛三教。寺院包羅萬象的研修內容使我在創作此樂曲時能自如地選擇古今中外的音樂素材,跳脫一種宗教的思維定式,透過拼貼和並置的手法,把各種素材加以提煉和發展。
在樂曲中,由三組管樂環環相扣通過迴環方式演奏而成的“圓”是其中的重要音樂素材,“圓”內部音樂素材的融合以及與外圍音樂素材的碰撞最能彰顯到樂曲在色彩上的混合與對比;而在樂曲的最後,不同的音樂素材在完成了自身的起承轉合之後結束演奏,樂曲的素材慢慢遞減,直到最後一種素材慢慢消逝——緣起緣去。
此作品荣获2011年新加坡国际华乐作曲大赛南洋奖。
莫健儿作曲
编制:
梆笛,曲笛,新笛,笙,高音唢呐 I II,中音唢呐,扬琴,琵琶,中阮,大阮,4打击乐(I: 三角铁,马铃,小锣,吊镲,钢片琴,小京钹,小藏磬,II: 低音锣(小),中国颂钵(小),小钹,雷板,III: 中国颂钵(中),低音锣(中),风铃(竹),风铃(金属),定音鼓,大钹,弹音琴,IV: 中国颂钵(大),低音锣(大),花盆鼓,板鼓,古钹),高胡,二胡,中胡,大提琴,低音提琴
时长:
10'30"

黑光
黑光
为华乐团创作
乐谱租借
《黑光》描绘了两个乐团(中国南方吹管乐团印度尼西亚“加麦兰”打击乐团)行之音景。两方即将逼近之时,对立的乐器音色(指的是柔亮的吹管音色与尖短的打击音色)引起了紧张气氛。 两方各一心想利用乐器的声洪量、音度与复杂的节奏击败对方。后来,两方之间起的冲突涌上了高潮。两方各自激情的呐喊响彻云霄。接着,一片萦绕人心的寂静拨穿了一位漂亮女孩的心。女孩站 在两方之间,在沉淀未解的寂静之下开始歌吟,歌声迷人动听...
此作品荣获2011年新加坡国际华乐作曲大赛本地作曲家创作奖。
李智恒作曲
编制:
梆笛,曲笛,新笛,高音笙,中音笙,低音笙,高音唢呐,次中音唢呐,低音唢呐,扬琴,柳琴,琵琶,中阮,三弦,大阮,5打击乐(I: 定音鼓,大堂鼓,小堂鼓,II: 排鼓,铃鼓,III: 云锣,木鱼,吊镲,西洋镲,IV: 编钟(下层),大军鼓,V: 大低锣,铝板琴,大军鼓),高胡,二胡,中胡,大提琴,低音提琴
时长:
8'

穿越热带雨林
穿越热带雨林
为华乐团创作
乐谱租借
热带雨林是我们星球上常见的一种森林生态系统,在东南亚地区有大面积的覆盖。那里气候炎热、雨水充沛、物种繁多且地形复杂,有平原也有峡谷、有小溪也有瀑布、有参天大树也有茂密藤萝……
全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子与行板,第二部分为快板,以甘美兰音乐中的培罗格音阶为主要音高素材。
借鉴了极简主义创作手法的同时又吸收了克隆钟歌曲的节奏与曲调特点,试图展现出一幅富有南洋风情的画卷,旨在传达我对热带雨林生态环境的关注以及用音乐表达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思考。
此作品荣获2015 年新加坡国际华乐作曲大赛创作大奖第三奖。
孔志轩作曲
编制:
梆笛,曲笛I II,新笛I II,高音笙I II,中音笙I II,低音笙,高音唢呐I II,中音唢呐I II,低音唢呐,扬琴(2),柳琴(2),琵琶(4),中阮(6),大阮(2),竖琴,5打击乐(I: 定音鼓,三角铁(小),沙槌,铃鼓,II: 5木鱼,大军鼓,大鼓,芒锣,III: 吊镲,竹风铃,5排鼓,管钟,IV: 马林巴,钢片琴,雨声器,音树,管钟,V: 铝板琴,低音锣,木琴,小军鼓),高胡,二胡 I II,中胡,大提琴,低音提琴
* 括号内的数字为推荐演奏人数。
时长:
11'

捕风掠影II – 刺的回味
捕风掠影II – 刺的回味
乐谱租借
作者尝试以南洋三种带刺的水果作为题材,让观众以听觉来感受作者给予水果的个性。全曲分为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榴莲
点描式的弹乐与铜类乐器形成对位旋律,为其外形,拉弦与吹管的长线条旋律如其味,对不同的人来说会有不同的感觉。音乐结合了印度音乐与马来音乐的素材,整个乐章似乎有所等待......
第二乐章∶红毛丹
红为华族的节庆色,特以评弹似??旋律发展,并融汇了南洋音乐语汇,表现华族在南洋的包容亲和性特点。节奏以RAM BU TAN (3-2-3) 作为动机。
第三乐章∶打拉脯
采用婆罗州原住民的旋律节奏特点发展而成。其中指挥也得即兴呐喊欢呼,配合乐队的节奏性演奏发挥原住民即兴的特点。全曲旋律结束的最后五个旋律音,以TARAP的字母与字音排列为音调。(Fa La Re La Si)
此曲于2006 新加坡华乐团国际华乐作曲大赛荣获创作大奖二奖。
江赐良作曲
编制:
I: 榴莲
梆笛I II,曲笛I II,新笛,高音笙I II,中音笙,低音笙,高音唢呐I II,低音唢呐,高音管,低音管(兼中音唢呐),倍低音管,扬琴,柳琴,琵琶,中阮,大阮,定音鼓,云锣,铝板琴,马林巴,高胡,二胡 I II,中胡,大提琴,低音提琴
II: 红毛丹
梆笛,曲笛,新笛,高音笙,中音笙,低音笙,高音唢呐I II,中音唢呐(兼低音管),次中音唢呐(兼倍低音管),高音管,低音管,扬琴,柳琴,琵琶,中阮,大阮,定音鼓,云锣,铝板琴,马林巴,小钹,大钹,小锣,大锣,板鼓,高胡,二胡 I II,中胡,大提琴,低音提琴
III: ⾹波罗
梆笛 I II,曲笛I II,新笛,高音笙,中音笙,低音笙,高音唢呐I II,中音唢呐,次中音唢呐(兼高音唢呐),高音管,低音管,扬琴,柳琴,琵琶,中阮,大阮,定音鼓,甘美兰I II,云锣,筷子,马林巴,吊镲,镲,木鱼(中)高胡,二胡 I II,中胡,大提琴,低音提琴
时长:
11'

九角子
九角子
为华乐团创作
乐谱租借
此作品《九角子》是取材传统福建地方戏剧“高甲戏”,实 “九角戏”。“九角戏”是由九个角色组成。作曲家尝试以九大种潮洲传统器乐演奏,如唢吶大小锣鼓,笛套,弦诗乐,细乐,潮堂乐,等,作九个音乐上的角色。曲中亦节录福建民谣《苦调》和客民谣《山子歌》作音乐素材。
曲中结构以「起」,「承」,「转」,「合」,「序」,「破」,「急」作曲式。
七小段一气而成把音乐上的声响和乐韵,将传统潮洲文化精作现代的启思。
此作品荣获2011年新加坡国际华乐作曲大赛创作大奖第二奖。
叶树坚作曲
编制:
梆笛,曲笛,新笛,高音笙,中音笙,低音笙,高音唢呐,中音唢呐,次中音唢呐,低音唢呐,管,扬琴,柳琴,琵琶(4),中阮,三弦,大阮,定音鼓,5打击乐(I:大鼓,小鼓,排鼓,II: 南梆子,木鱼,排鼓,拍板,III: 大低锣,碰铃,大钹,IV: 磬,木琴,大低锣,铝板琴,小钹,V: 大钹,钢片琴,小锣),高胡,二胡I II,中胡,大提琴,低音提琴
* 括号内的数字为推荐演奏人数。
时长:
9'

挂毯∶时光飞舞
挂毯∶时光飞舞
乐谱租借
作曲家对于挂毯十分着迷,并受此手艺深深启发。他认为,编织的挂毯可为历史记录的一种,其中的缤纷色彩及交织的线条诉说着多个耐人寻味的故事。这首曲子旨在把南洋历史的多个面向及绚丽多彩的挂毯色调编织成为独特的艺术景象。
"南洋"一词指的是19及20世纪的东南亚地区。当时,许多来自中国南部和印度等地区的移民迁移到东南亚,就此落地生根。这些移民不仅融入当地社会,同时也影响了当地文化。在本作品中,作曲家试图将这些移民的历史、旅程、生命,通过如挂毯般交织重叠的乐章重新演绎。这首曲子的结构呈现出回环的特色,时而停滞,时而在某段旋律或共鸣处徘徊逗留,但始终环绕着主旋律展延开来。另外,作品独特之处源自于其广泛多元的音乐元素,其中包括东南亚的加美兰音乐、印度古典乐,及西方交响乐。副题“时光飞舞”出自摄影师兼诗人Carlos Reyes-Manzo的诗集Oranges in Times of Moon。此诗句形容的是诗人在艺术创作方面的体验。
此曲由曾担任新加坡华乐团驻团作曲家的埃里克·沃森创作,并于2006年新加坡华乐团国际华乐作曲大赛荣获创作大奖第一奖。
埃里克•沃森作曲
编制:
5笛(I: 小笛I,梆笛I,II: 梆笛II,III: 小笛II(兼梆笛,曲笛),IV: 梆笛III(兼曲笛),V: 新笛),高音笙,中音笙,低音笙,高音唢呐,中音唢呐,次中音唢呐,低音唢呐,高音管,扬琴,柳琴/高音阮,琵琶,中阮,大阮,三弦,古筝,竖琴,6打击乐(I: 定音鼓,吊镲,II: 康加鼓,排鼓,吊镲,III: 铙钹,木鱼,IV: 小军鼓,通通鼓,日本响板(或雨棒),V: 大低锣,吊镲,大军鼓,VI: 铝板琴),高胡,二胡,中胡,大提琴,低音提琴
时长:
17'

《山谣随想》
《山谣随想》
笛子与乐队
乐谱租借
《山谣随想》为竹笛与民族管弦乐队而作。 作品具有较为强烈的,以首福建清流地区的民歌《山歌不唱愁闷多》作为创作背景,通过多种方式的材料发展、配器手法及速度变化展现不同意境与画面的山谣印象。
作品共有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行板,乐曲以笛子独奏的方式渐入,打击乐节奏框架作为全曲的重要素材,不断穿插在这一段落里。打击乐浓重沉稳的音响与笛子空旷的声音相互辉映,表现出一种质朴、淳厚的音调。
第二部分:小快板,带有颗粒性的弹拨乐音色与打破重音的节奏,使音乐具有舞蹈般的韵律。笛子的旋律充满阳光与活力。
第三部分:中速,竖琴用流动的节奏型作为背景铺垫,笛子旋律悠扬的歌唱,像似一幅山水画。
第四部分:快板,音乐转为紧张的情绪,弹拨乐与打击乐紧凑的节奏贯穿其中,笛子吹出短小急促的音组,在强劲的推动力下将音乐发展到高潮,将民歌《山歌不唱愁闷多》的旋律完整的呈现出来。
第五部分:尾声。运用了乐曲开始的材料,同时也是象征意义上的再现。
作品通过各个部分不同的配器手法、不同层次的音色对比以及速度和力度的变化来实现音乐的整体组织、结构与表现。在多次速度的变化下,作品仍追求自然流畅的结构观念。
此作品荣获2011年新加坡国际华乐作曲大赛青年作曲家创作奖。
王东旭作曲
编制:
梆笛I II,曲笛I II,高音笙I II,中音笙,高音唢呐I II,中音唢呐,低音唢呐,扬琴,柳琴,琵琶,中阮,大阮,竖琴,定音鼓,4打击乐(I: 大鼓,II: 排鼓,钢片琴,大锣,III: 大锣,梆子,铝板琴,铃鼓,吊镲,IV: 小镲,三角铁,大钹),笛子独奏,高胡,二胡,中胡,大提琴,低音提琴
时长:
13'

沉默的婆罗浮屠
沉默的婆罗浮屠
笛子、 琵琶与乐队
乐谱租借
公元919 年赛伦德拉王朝被推翻后,婆罗浮屠就不再受到重视,任⻛⾬的剥蚀。公元1006 年默拉⽐⽕⼭爆发,这座曾经的修道与朝拜的圣地,便被⽕⼭灰⻓久地掩埋在⿊暗、寂静的尘⼟之下。
此作品荣获2011年新加坡国际华乐作曲大赛创作大奖第三奖。
朱一清作曲
编制:
梆笛 I II,曲笛,新笛I II,高音笙I II,中音笙I II,低音笙,5唢呐/管(I:高音唢呐I,高音管I,II: 高音唢呐II,III: 低音管I,中音唢呐I,IV: 中音唢呐II,低音唢呐,低音管 II,V: 中音管,高音管II)扬琴,柳琴,琵琶(4),中阮(4),三弦,大阮,定音鼓,6打击乐(I:木鱼,钢片琴,云锣,小堂鼓,排鼓,中国木鱼,II: 中国木鱼,颤音琴,大钹,排鼓,西洋镲,通通,III: 木琴,通通鼓,乐鞭,康加鼓,IV: 编钟,通通鼓,马林巴,西洋镲,芒锣,颤音琴,编钟,大军鼓,大锣,VI: 大鼓,管钟琴,小军鼓,编磬),笛子独奏,琵琶独奏,高胡,二胡I II,中胡,大提琴,低音提琴
* 括号内的数字为推荐演奏人数。
时长:
25'30”

姐妹岛
姐妹岛
乐谱租借
交响诗《姐妹岛》取材于新加坡岸外姐妹岛的民间传说,全曲分为四段.
一、渔岛:低音锣一声鸣响,拉开了乐曲的序幕。乐队以印尼甘美兰风格的波浪式音形和pelog五声音阶烘托出一望无际的大海和蕉风椰雨的渔岛风光,中音乐器和胡琴先后呈示出宽广的「海」主题。大合奏之后,悠扬的笛子吹出轻盈优美的「姐妹」主题,描述一对年轻马来姐妹米娜与丽娜的 asli 舞姿。随后,弹拨乐器在马来手鼓的伴奏下进入一段欢快的zapin舞乐段。
二、抢婚:突然,胡琴响起阴森的颤音;随着低音唢呐凶悍的「海盗」主题,一伙海盗冲进渔村,首领强掳丽娜为妻。中胡凄婉的泣诉描述悲伤的姐妹苦苦哀求海盗放手,但海盗拖着丽娜登船远去。随着高胡疾速下行音阶,米娜哭喊着追入海里。
三、怒涛:急促的快板和八声音阶调式展现了暴风骤雨的场面。低音乐器奏出「海」主题,吹管和敲击乐器模仿汹涌的波涛。在一片混乱之中,「姐妹」主题再次出现;精疲力竭的米娜消失在惊涛骇浪中。船上的丽娜眼见失去唯一的亲人,猛力挣脱海盗的魔掌跃入大海。这一幕触怒了上天,刹那间雷电交加,一股巨浪吞噬了海盗船。在一阵定音鼓的滚奏后,一切恢复平静。
四、海魂:次日清晨,深沉的海螺声缓缓响起,为姐妹安魂。村民们回到岸边,惊见海面上浮现出两座相依而立的小岛。中音管再现「海」主题,胡琴奏起悠扬的「姐妹」主题,最后「海」与「姐妹」两个主题以复调手法同时呈现,将乐曲推向高潮的尾声,象征溶入大海的一对情深姐妹化为永恒的海岛。
王辰威 17 岁创作的《姐妹岛》获2006年新加坡华乐国际作曲大赛「新加坡作曲家奖」,随后由多个中西乐团演奏并录成光碟,并在2018年新加坡交响乐团的国庆音乐会上呈现。《姐妹岛》获新加坡词曲版权协会2023「年度本地古典音乐奖」,也被收入新加坡小学音乐课本。
王辰威作曲
编制:
2梆笛,2曲笛,大笛(兼埙),2高音笙,2中音笙,低音笙,2加健高音唢呐,中音唢呐,次中音唢呐,低音唢呐,中音管,低音管,倍低音管,大海螺,扬琴,柳琴,琵琶,中阮,大阮,古筝,定音鼓,吊镲,风声器,小军鼓,大军鼓,大低锣(两面)马来手鼓,铃鼓,马林巴,高胡,二胡I II,中胡,大提琴,低音提琴
时长:
14'

熔
熔
乐谱租借
乐曲介绍 "Volcanicity" 译作火山的活动,这首乐曲是描写印尼 "Mount Merapi" 在爆发前,熔岩在地底下的悸动和等待涌出地面的张力。
这是一首一气呵成的作品,乐曲利用乐队与独奏不同的配器和处理,与及独奏者技术上的发挥和突破来作为创作的原则。
在结构上,大致可分成三次的蕴酿和爆发。首先是独奏与敲击乐的溶合和抗衡, 配合速度上级进式的加快,产生了蓄势待发的张力。
接着是独奏与乐队分拆式的配器,有如熔岩跟随着地壳的裂缝逐渐迫近。加上由慢到快绷紧着的速度变化,产生内在的张力,形造出细緻与之前群组式的对立。
加上由慢到快绷紧着的速度变化,产生内在的张力,形造出细緻与之前群组式的对立。
此作品荣获2006 年新加坡国际华乐作曲大赛青年作曲家创作奖。
邓乐妍作曲
编制:
曲笛,大笛,扬琴,琵琶,大阮,三弦,古筝,5打击乐(I:铝板琴,II: 4木鱼,5排鼓,III: 吊镲,5木鱼,IV: 拍颤器,沙槌,大钹,V: 定音鼓,镲在定音鼓上,拍颤器),笙独奏,二胡,中胡,革胡,低音革胡
时长:
9'
关于乐谱租借的相关询问,请发送邮件至 aa@sco.com.sg
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