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八音荟萃”系列音乐会之一,新加坡华乐团呈献《打击乐∙狂想曲》,一场聚焦于二胡与打击乐独奏的华彩之夜。音乐会在新加坡华乐团副指挥倪恩辉的带领下,展现两位本地乐坛新星——二胡演奏家王勤凯与打击乐演奏家许文俊的卓越才华。音乐会标题《打击乐∙狂想曲》巧妙融合了下半场的《打击乐协奏曲》与上半场的《第六二胡狂想曲》,这两部作品各自成为上下半场的亮点。二胡的悠扬婉转与打击乐的澎湃激昂,在音色、织体与技法上形成鲜明对比,将为观众带来一场听觉盛宴,尽显两位独奏家截然不同的炫技风采。
音乐会由隋利军的《关东序曲》激昂开场。这部作品汲取了中国东北“关东”地区的豪迈精神,以其辽阔的土地和人民豪爽的性格为灵感。乐曲充分发挥唢呐明亮的音色,配以恢宏的乐队编曲,气势磅礴。作品保留了如东北民歌《月牙五更》等民间音乐素材,在现代创作手法的烘托下,原汁原味地展现了浓郁的关东风情。
领略过东北风光后,王建民的《第六二胡狂想曲》带领听众登上广阔的青藏高原。在这部技巧艰深的二胡作品中,作曲家融入了西藏音乐元素,更创新性地运用了拍弓杆、跺脚等手法,模拟藏族舞蹈的节奏。此曲原为2023年第十四届中国音乐金钟奖二胡比赛而作,是王建民六部二胡狂想曲中的最新力作。本场音乐会中,由王勤凯演奏的华乐版将为世界首演。
进入下半场,陈怡的《打击乐协奏曲》带来另一场技艺盛宴,由许文俊担任打击乐独奏。此作原为打击乐家依芙琳·葛兰妮与新加坡交响乐团于1998年委约创作,灵感源于京剧。其三个乐章分别展现了京剧的不同元素:第一乐章《夜深沉》取材自京剧曲牌《霸王别姬》中的经典旋律;第二乐章《水调歌头》中,打击乐手以念白念诵苏轼的词作,打击乐则作为音响背景;第三乐章《急急风》则采用了京剧武场中的节奏模式,通过丰富的打击乐器重新演绎,并在接近尾声的华彩乐段中推向高潮。作品中运用了包括大鼓、锣、镲、筒鼓及键盘打击乐在内的众多中西乐器,要求独奏家兼具中西打击乐的深厚功底,技术挑战极高。
音乐会以李滨扬的《烟雨枫桥》华丽收尾。李滨扬称其作品灵感源自于唐代诗人杜牧“暮烟疏雨过枫桥”的诗句,并融入了苏州评弹与昆曲的韵味。音乐时而飘渺清雅,时而浪漫激越,描绘出作曲家心中那座朦胧斑斓的千年枫桥。乐曲充分挖掘了华乐团丰富多变的音色与织体,为整场音乐会带来一个高潮迭起的结尾。
《打击乐∙狂想曲》不仅仅是一场展示二胡与打击乐独奏的音乐会,它更是新加坡华乐团驾驭传统与现代曲目能力的集中体现,彰显了乐团的多元性与艺术活力。同时,两位在本地土生土长、崭露头角的独奏家,也预示着新加坡音乐人才的璀璨未来。这也恰恰呼应了本乐季“溯源”的主题——节目编排既扎根于深厚传统,又饱含前瞻性的艺术视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