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会特写】黄河大合唱

自2005年起,新加坡华乐团每隔十年应邀为养正校庆演出《黄河大合唱》,以此向作曲家冼星海与母校之间跨越时空的情谊致敬。今年适逢养正小学创校一百二十周年,亦是冼星海诞辰一百二十周年。本次音乐会延续这一传统,由养正基金会全力支持,象征教育与文化艺术携手传承的精神延续。

冼星海,这位中国现代音乐史上的重要作曲家,1905年出生于澳门,幼年随母南来谋生。14岁时,他进入养正学校并寄宿在校,半工半读,负责管理摇铃,一直在养正就读至1921年。其时校长林耀翔亦兼任岭南大学为华侨子弟返国升学所设的华侨学校校长,他挑选了二十名养正学生回中国升学,冼星海便是其中之一,于同年进入岭南大学附属中学就读。

在养正学校就读期间,冼星海的音乐天赋得到音乐教师区健夫赏识,被选入由其创立的军乐队,并很快升任队长及指挥。那时期乐队演奏的多为雄浑壮烈的军歌与进行曲,对他日后的音乐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段在养正的岁月,不仅是他音乐启蒙的起点,也为新中两国的音乐文化交流史上留下一抹深情厚谊的色彩。

音乐会上半场以耳熟能详的《广东音乐四首》揭开序幕-《赛龙夺锦》《娱乐升平》《月圆曲》《旱天雷》一气呵成,由著名作曲家、编曲家吴华精心改编,展现岭南音乐的热烈与清丽。此作原为1998年中央民族乐团委约创作,并于1999年在维也纳金色大厅 “中国民族音乐会” 上推出,现已成为民族管弦乐形式的广东音乐代表作之一。

随后登场的是为本次校庆特别委约的新作《养正纪事》,由新加坡文化奖得主、曾任新加坡华乐团驻团作曲家的罗伟伦创作。作品以本地作家何乃强所著《前养正纪事》为素材,全曲分为三章,循时间脉络铺展。《翠兰岗》回望养正初创时期的奋斗精神,以三个年代的校歌为引子,象征砥砺前行的力量;《八角亭》缅怀冼星海在八角亭接受音乐启蒙的岁月,温馨优美的旋律与冼星海名曲元素交织,情感细腻动人;《养正之光》以三个不同时期校歌的连奏,颂赞养正的百年变迁与薪火传承。

下半场完整呈献核心曲目《黄河大合唱》。这是冼星海于1939年创作的代表作,亦是中国现代音乐史的里程碑。作品取材自诗人光未然的《黄河吟》,灵感源于壶口瀑布的壮阔景象与民族危亡中的奋起精神。冼星海在简陋的窑洞中,仅用六天即完成全曲。全作结构宏大,由八个乐章组成,以朗诵、独唱与合唱交织,塑造出母亲河的壮丽形象与民族精神的昂扬不屈。

本次演出采用全华乐编制,联合150人的声乐联盟合唱团、女高音何米亚、男中音萧志全及朗诵者黄家强,共同挑战这座音乐高峰。华乐的民族气魄与合唱的恢宏磅礴在舞台上交融,带领观众回到那个激荡人心的年代。

从岭南风光到黄河壮丽,从校园记忆到民族精神,音乐会在情感的递进中构建起一条贯穿百年的文化长河。它既承载着对母校的深情,也映照出教育与文化交织传承的永恒主题。乐声在耳际流转,教学精神与民族记忆在音符中交汇,是百年养正薪火相传、砥砺前行的生动体现。

Related Event
黄河大合唱

支持您的国家管弦乐团

Search This Site